HKGalden講故臺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
我是最後一批出生於97前的香港人
第一章 過去-----現在
不經不覺,香港已經「被殖民」有16年了。回想起16年前,那美好的時光就好像昨天.......留下的只有回

憶,只有思念,只有從前。

我,是最後一批出生於日不落帝國管治時期的香港人。

我,是一個擁有BNO的香港人(但沒有居英權)。

我,是最後一批出生於97前的香港人。

現在的香港與殖民地無異,只不過是更換了管治者的國籍及團隊。小時候天真的我,一直相信由自己國

家管理總好過被其他國家管理。但令我意想不到竟是.......

「自己國家管理居然差於其他國家管理。」這個答案是我讀世史時找到,我相信有修讀世史的巴打絲打

知道中國是一個沒有民主的國家,中國是一個「欺善怕惡」的國家,中國是一個法制不完善的國家。

我不應該信任這個「問題」國家管治一個已發展城市,這情況就好似一個心智未成熟的小朋友來管理一

家上市公司。

香港「被殖民」一切要由1984年說起......當年英國因不能與中國就「香港問題」談判,其實英國想在97

後一直管理香港,但基於中國要求收回香港......那時,我還未出世,在我出生後,我和我的家人紛紛在95

-96年間換領BNO,目的是

「若果香港有事,到大使館政治庇護」

「移民到歐洲內其他國家」

我大概知道從前的香港是多麼美好,教育制度穩定,政治改革比現在還要快,經濟就由工業走向現在多

元化,社會福利有「十年建屋計劃」......

但現在只有

「年青人未能置業」

「334新學制有政治陰謀,教育改革日日新,令師生無從適應」

「社會福利被『外人』瓜分」

「言論自由、集會受打壓」

「下一代會被洗腦」
Good3Bad0
2013/06/16, 2:06:35 凌晨
本貼文共有 28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士多」一詞是香港獨有的音譯詞,譯自英文「Store」,以前港人以「辦館 」稱「士多」。大家有沒有

看過《拾香記》,作者筆下提及的「四海辦館」中的「辦館」便是「士多」。

「二奶」、「精英」、「多士」、「梳發」、「士巴拿」、「的士」等香港本文用詞,深受英國影響


。但現在的媒體只會把「二奶」、「精英」寫或說成「小三」、「尖子」,不能保留著獨有文化。

香港語言文化除了深受英國影響外,飲食文化都有不少。

話說英國出名「劣食」,而香港有下午茶文化。茶餐廳更把英式紅茶、淡奶及咖啡混合成「鴛鴦」,把

英式紅茶加以改良成為地道奶茶。如蛋撻都是來自英國。

其實香港都有地道小食,如雞蛋仔、啄啄糖、麥芽糖夾餅、咖喱魷魚、碗仔翅、生菜魚肉、蘿蔔餅、飛機

欖等,它們是香港獨有的小食。魔女小時候居住深水土步,經常光顧熟食小販及大牌檔。他們有一種人情

味,見證了舊社區發展及鄰里的互助。

每次魔女都會光顧那位賣雞蛋仔的老伯,可能那時我還小。那些雞蛋仔是最好吃,好吃原因並不是老伯

工多藝熟,反而是他用心製作及那份人情味.......

現在,我在將軍澳總是找不到那份人情味,可能.......
#212013/06/19, 5:23:24 凌晨
引用快速引用
第五章 獨有的文化 (中)
話說香港電影一直以本土化行先,不過近年電影多數中港合拍為多,失去令人熟悉的味道。

大家相信對「無厘頭」、「惡搞」文化有一定程度熟悉,如「不正常人類研究中心」、「你在說話嗎?

(別人在說話時)」......這些是本土文化-----喜劇元素。

近十年,周導演回國拍戲,令「無厘頭」、「惡搞」文化的喜劇慢慢減少。魔女自小愛看周導演的「無厘

頭」、「惡搞」文化的喜劇。

《食神》中的「史提芬周」到少林寺的廚房學藝,遇見少林寺的方丈「夢遺大師」及「十八銅人」等,令

魔女印象深刻。其後,「史提芬周」參加比賽,「夢遺大師」到場支持,卻被評判「味公主」趕走令人的

捧腹大笑的場面。使魔女在創作上取得靈感,把少林寺的「老納」、「貧僧」及「十八羅漢」角色發揮。
#222013/06/20, 4:22:23 凌晨
引用快速引用
#232013/06/20, 4:40:29 凌晨
引用快速引用
#242013/06/21, 8:05:32 早上
引用快速引用
#252013/06/21, 8:06:51 早上
引用快速引用
自從回歸後,具本土化電影愈來愈少。除了《歲月神偷》、《低俗喜劇》、《志明與春嬌》外,我總是

找不到具本土化電影,反而找到更多中外合資的電影。

除了電影,其實魔女發現本地漫畫亦開始青黃不接。

黃玉郎、牛佬、陳某等漫畫家主力以青年漫畫為創作主題,《龍虎門》的「王小虎」,《古惑仔》的

「陳浩南」,《火鳳燎原》的「燎原火」等。以前有《老夫子》,現有《麥兜》,魔女的幼稚園看過《麥

兜》,小學時代曾有看過《老夫子》,但隨年齡增長,魔女漸漸愛看文字,本土兒童文學作家-----何紫先

生、阿濃等具本土文化的兒童文學作品,一直對魔女成長影響深遠。高登一眾說故事的人一直努力,為

本土文學創作一直默默耕云。

#262013/06/22, 2:33:02 凌晨
引用快速引用
想講香港舊式地道小食入面係冇咖哩魷魚, 就算以前D魚蛋都係冇咖哩架, 我覺得改做"砵仔糕"會好D.

香港地道故事
#272013/06/22, 4:10:19 下午
引用快速引用
#282013/06/22, 4:16:56 下午
引用快速引用
上一頁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