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Galden講故臺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
我是最後一批出生於97前的香港人
第一章 過去-----現在
不經不覺,香港已經「被殖民」有16年了。回想起16年前,那美好的時光就好像昨天.......留下的只有回

憶,只有思念,只有從前。

我,是最後一批出生於日不落帝國管治時期的香港人。

我,是一個擁有BNO的香港人(但沒有居英權)。

我,是最後一批出生於97前的香港人。

現在的香港與殖民地無異,只不過是更換了管治者的國籍及團隊。小時候天真的我,一直相信由自己國

家管理總好過被其他國家管理。但令我意想不到竟是.......

「自己國家管理居然差於其他國家管理。」這個答案是我讀世史時找到,我相信有修讀世史的巴打絲打

知道中國是一個沒有民主的國家,中國是一個「欺善怕惡」的國家,中國是一個法制不完善的國家。

我不應該信任這個「問題」國家管治一個已發展城市,這情況就好似一個心智未成熟的小朋友來管理一

家上市公司。

香港「被殖民」一切要由1984年說起......當年英國因不能與中國就「香港問題」談判,其實英國想在97

後一直管理香港,但基於中國要求收回香港......那時,我還未出世,在我出生後,我和我的家人紛紛在95

-96年間換領BNO,目的是

「若果香港有事,到大使館政治庇護」

「移民到歐洲內其他國家」

我大概知道從前的香港是多麼美好,教育制度穩定,政治改革比現在還要快,經濟就由工業走向現在多

元化,社會福利有「十年建屋計劃」......

但現在只有

「年青人未能置業」

「334新學制有政治陰謀,教育改革日日新,令師生無從適應」

「社會福利被『外人』瓜分」

「言論自由、集會受打壓」

「下一代會被洗腦」
Good3Bad0
2013/06/16, 2:06:35 凌晨
本貼文共有 28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這段對中國不光彩的歷史,中國當然想後代記著「香港曾經是殖民地,早期的英國人對香港人及中國人存

有歧視......」

經歷150年的英國管治,其實香港人對其身份認同混淆。在早期,中國為了向港人「洗腦」,一方面成立

公民教育委員會推出「愛國教育」宣傳片,另一方面在教育上加入認識國情及身份認同的東西,如常識科

加入身份認同,要「愛國」;不為人知是英治期間歷史慢慢「被消失」。

大家有沒有發現回歸後街上的紅色郵筒消失得快.....
大家有沒有發現回歸後街上的紅色郵筒消失得快,甚至一些具有殖民地時代的建築物也漸漸出現在博物館

、書本及相片,但它們在現實已經消失了。2007年7月31日,見證殖民地時代港督上任、英國皇室來港訪

問-----皇后碼頭因中環填海計劃拆卸,它是殖民地時代一個具保留建築,它是香港人的一個公共空間(指任

何人可以進入的空間),它是香港大會堂及愛丁堡廣場組成的建築群,它是具1950年實用主義的建築物。

它消失的主因除了填海外,還有......

「中國有一段不光彩的歷史」

事實上,香港在殖民地時代早期華人被白人歧視,但隨二次大戰後出現普世價值(如民主、自由、種族平

等 )其中種族平等改善香港華人及白人關係,其實殖民地時代初期,英國採用懷柔管治政策,除了華人要

學英文及不能居住在半山(在半山傭人除外,何東是例外),華人的傳統習俗(包括節日)得到保留,吸納華

人精英加入行政及立法局(早期只佔極少數華人),培訓華人精英。

但中國忘記了香港人對集體回憶重要,尤其是本土文化及歷史的流傳。年青一代努力保留具意義的建築

、歷史及本土文化。

下一章,我會談及香港獨有的文化
#112013/06/18, 1:45:18 凌晨
引用快速引用
#122013/06/18, 1:47:07 凌晨
引用快速引用
作家進駐膠登
支持
#132013/06/18, 1:47:47 凌晨
引用快速引用
作家進駐膠登
支持

#142013/06/18, 5:06:29 凌晨
引用快速引用
有BNO可以去其他西方國家做嘢
#152013/06/18, 5:13:43 凌晨
引用快速引用
[#FF0000]支持[/#FF0000][/size=5]
#162013/06/18, 5:14:29 凌晨
引用快速引用
第四章 獨有的文化
文化,何謂文化?文化是指音樂、運動、語言、地域、文學、電影、雕塑、戲劇及繪畫等。一般人認為

香港是一個文化沙漠,只有利益沒有文化可言。

事實上,香港是中西薈萃,華洋混雜,又怎會沒有交流呢?

說起香港的語言,不得不提中英夾雜及有趣詞彙。近日,魔女忙於學業,溫習時發現筆記的部份中文解釋

,那些解釋並不是完全.....不是完全承襲於古漢語用詞。

「士多」一詞是香港獨有的音譯詞......
#172013/06/18, 7:02:08 早上
引用快速引用
這段對中國不光彩的歷史,中國當然想後代記著「香港曾經是殖民地,早期的英國人對香港人及中國人存

有歧視......」

經歷150年的英國管治,其實香港人對其身份認同混淆。在早期,中國為了向港人「洗腦」,一方面成立

公民教育委員會推出「愛國教育」宣傳片,另一方面在教育上加入認識國情及身份認同的東西,如常識科

加入身份認同,要「愛國」;不為人知是英治期間歷史慢慢「被消失」。

大家有沒有發現回歸後街上的紅色郵筒消失得快.....
大家有沒有發現回歸後街上的紅色郵筒消失得快,甚至一些具有殖民地時代的建築物也漸漸出現在博物館

、書本及相片,但它們在現實已經消失了。2007年7月31日,見證殖民地時代港督上任、英國皇室來港訪

問-----皇后碼頭因中環填海計劃拆卸,它是殖民地時代一個具保留建築,它是香港人的一個公共空間(指任

何人可以進入的空間),它是香港大會堂及愛丁堡廣場組成的建築群,它是具1950年實用主義的建築物。

它消失的主因除了填海外,還有......

「中國有一段不光彩的歷史」

事實上,香港在殖民地時代早期華人被白人歧視,但隨二次大戰後出現普世價值(如民主、自由、種族平

等 )其中種族平等改善香港華人及白人關係,其實殖民地時代初期,英國採用懷柔管治政策,除了華人要

學英文及不能居住在半山(在半山傭人除外,何東是例外),華人的傳統習俗(包括節日)得到保留,吸納華

人精英加入行政及立法局(早期只佔極少數華人),培訓華人精英。
[#FF0000]
但中國忘記了香港人對集體回憶重要,尤其是本土文化及歷史的流傳。年青一代努力保留具意義的建築

、歷史及本土文化。 [/#FF0000]

下一章,我會談及香港獨有的文化

中共操之過急而導致既惡果
赤化
#182013/06/18, 6:46:23 晚上
引用快速引用
支持
#192013/06/19, 12:57:29 凌晨
引用快速引用
第四章 獨有的文化
文化,何謂文化?文化是指音樂、運動、語言、地域、文學、電影、雕塑、戲劇及繪畫等。一般人認為

香港是一個文化沙漠,只有利益沒有文化可言。

事實上,香港是中西薈萃,華洋混雜,又怎會沒有交流呢?

說起香港的語言,不得不提中英夾雜及有趣詞彙。近日,魔女忙於學業,溫習時發現筆記的部份中文解釋

,那些解釋並不是完全.....不是完全承襲於古漢語用詞。

「士多」一詞是香港獨有的音譯詞......
#202013/06/19, 5:22:59 凌晨
引用快速引用
秒後自動載入第3
上一頁下一頁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