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 回覆 |
法庭線 陳輝旺死因研訊|第二名專家證人指 頸椎移位最可能發生於警員第一次控制時
法庭線
陳輝旺死因研訊|
第二名專家證人指
頸椎移位最可能發生於警員第一次控制時
分享:
的士司機陳輝旺 2012 年和乘客爭執,被警員拘捕時疑被「箍頸」,其後頸椎移位致全身癱瘓,留醫一個月後死亡。死因庭周一(6 月 30 日)進行第 19 日研訊。
庭上傳召第二名專家證人、骨科醫生李淵粦。他亦為 2018 年研訊的專家證人。李於 2014 年撰寫的報告指出,相信陳頸椎脫位「最可能發生在死者首次被控制和施力上警車時」。李又引述另一專家梁漢邦的報告,指梁只認可「屈曲分離為唯一致傷機制」,但這概念於近期文獻屢受質疑。並提到梁的報告中包含多項假設。
李又表示,自己和梁的不同觀。。。
第 18 日研訊|
專家指力學角度警員「冇可能整甩」事主頸
稱沒動機偏幫任何人
梁漢邦:陳或如泰拳運動員般
比賽時不感痛楚
庭上先繼續傳召專家證人、骨科醫生梁漢邦。代表警員林偉榮的大律師謝祿英提及,陳向後跌後很快起身攻擊乘客。梁指,當刻陳瞬間起身,反映的是沒有嚴重神經受損,但已造成頸椎結構性損傷。
謝又指出,陳當時專注攻擊另一人,故當刻或沒有關注到痛楚。梁同意,指自己身為泰拳理事會醫療顧問,比賽中常見運動員滿臉是血,但沒有一個會表示痛楚,「反而會話自己無嘢,要求繼續比賽」,認為陳當時類似這種情況。
梁:沒「箍頸」常見傷痕
反證警員動作不能致其頸椎受損
梁日前作供指,解剖報告中,陳的舌骨、甲狀腺,即「箍頸」常見的傷痕,並無受損。謝指出,是否能以此反證,警員林偉榮的動作不可能導致陳頸椎受損。梁同意,且指出解剖的醫生高永富有特別關注這兩個部位,相信「佢寫報告背後係講緊呢一件事」。
梁:未能接受另一專家看法
謝於庭上展示,2018 年研訊時專家證人李淵粦的醫療報告。李的報告指,頸傷「最可能發生在死者首次被控制和施力上警車時」,因陳掙扎,但其頸部被箍緊,可輕易施加轉動和伸展力。當時陳的頭部及頸部以同一速度「有任何自由動作,但其身體卻受到妨礙時」,致頸椎損傷。
梁回應稱,未能接受李。。。
李淵粦於 2024 年 4 月 12 日,撰寫另一份回應梁專家意見的報告。謝指出,報告引用的文獻中,提及「挫屈」造成的損傷。梁認為由。。。
謝又指出,李的報告亦有引用由伸展力及旋轉所致的頸椎受傷案例,惟案例中發現前縱韌帶撕裂、骨折、小面關節移後,和陳的情況。。。
李淵粦:陳不可能因跌倒受嚴重傷害
庭上傳召專家證人、骨科醫生李淵粦。庭上讀出李於 2013 年 11 月、2014 年 10 月撰寫的醫療報告。第一份報告指出,陳跌倒後,可以用左手臂「箍」 乘客肩膊、被鎖上手銬後「強而有力掙扎」,可見當時陳不可能受嚴重傷害。第二份報告則指,頸椎移位「不可能在沒有外傷的情況下發生」,及重申最有可能於警員第一次控制陳時發生。
第三份於 2024 年 4 月 12 日撰寫。。。
專家證人、骨科醫生李淵粦。
梁的報告中包含多項假設
李指,頸椎受傷大多數不大可能是頸部過度屈曲造成,而更似是頸部挫屈所致。李又指出,梁的報告中包含「多項假設」,包括頸椎撞擊地面、頸椎在受傷後一段時間才出現四肢感覺功能全失。
李淵粦:解剖報告指有骨折
代表骨頭曾受傷
研訊主任關注,陳的頸椎第五至第六小面關節右邊全脫位、左邊半脫位的傷勢如何造成。李表示和梁意見一致,是由外力施加所致。李解釋,生物力學有兩個學說,可解釋陳的致傷機制,一為單一方向力量致頸椎過分向前屈曲,為梁所採納;二則為自己採納的,「多重方向的力量施諸於不同頸椎位置」。
李引用驗屍報告,指出報告中提及,頸。。。
李:兩學說是醫生間學術討論
李指出,他和梁觀點的最大分別為,「佢好清楚個力邊一點開始、點樣走向、停喺邊度」,而自己對於上述皆不能肯定,「exact biomechanism is not known(不知確切的生物力學機制)」。
李又認為「點解要將陪審員帶到去兩個學說嘅爭論」,「呢啲學術討論係每個星期六,骨科同事開會之中(去討論),唔係咁簡單」。李認為,。。。
李:陳跌倒時臀部而非頸椎著地
李就陳跌倒及後來繼續與乘客拉扯的片段作分析,指出陳在收費亭跌倒時,臀部、盆骨和髖關節低於膝關節,因此應為臀部而非頸椎著地。李續引述梁指,陳雙腳抬起,「如果雙腳抬起,而盆骨無掂地,咁陳就變成跳霹靂舞」,即以胸椎上端至頭頂支撐體重。
就陳跌倒後向左轉身,李指出是。。。
李:陳跌倒後曾倒車、轉頭
李又指出,陳起身後拉扯日籍乘客太太,亦有以雙手用力控制日籍乘客左肩,即代表需按住乘客肩膀,動作非容易做到。李再指片段中,其後陳。。。
李淵粦:不同意梁所指「最後一根稻草」
李又引述梁報告指出,陳於 13 日早上,可能簡單抬起或轉動頭部,成為「壓倒駱駝地最後一根稻草」致脫位。李回應,想像不到陳被兩名警員拘捕時把陳按在地上,沒有成為那根稻草,「反而要等到 11 月 13 日早上(在)安全舒服嘅病床(才脫位)」。李又指,被拘捕後,陳仍不需攙扶地行走、被警員馬振康抓住手臂時,陳仍奮力掙扎。
關於陳被拉上警車時,警員林偉榮的。。。
李:不相信林靠左手承擔陳大部分重量
李引述警員林偉榮及馬振康證供,當時陳的體重有四個支撐點,分別為林的左手、右臂、右腿,及馬扶著陳下身。
李觀察,陳的頭頸從向前彎、水平狀態,再向上拉扯下變得垂直,身體呈垂吊姿勢。在林向上拉扯後,使陳雙腳離地,林繼而以旋轉動作將陳拉上警車。
李推測林當時站在警車內彎腰,以左手接觸陳左肩、再一拉其外套,然後右臂環繞陳的頸;李觀察,當陳的頭向上被提起時,林的頭亦有。。。
李補充,陳頸部被林手臂環繞時,陳的頭部向前仰、或向後屈曲,取決於頭後方是否有空間,此是無法透過閉路電視觀察的,「唔覺得我應該肯定(頭部位置)」。
李:可間接看出警員力度
李指,不相信林稱,靠左手承擔陳大部分重量、而右手承擔很少。馬控制陳時曾退後,令支撐陳的力度減少;馬當時一手在陳手踭以下、一手在手銬上,對承擔陳下身重量「一啲幫助都無」,故認為大部分懸吊陳的重量皆來自林。
李再指出,林將陳拉上警車便。。
案件由裁判官與 5 人陪審團審理
死者陳輝旺於 2012 年 12 月 12 日去世,終年 65 歲。
案件由死因裁判官周至偉、2 男 3 女陪審團共同處理。死因研訊主任為署理高級助理刑事檢控專員黃俊軒、高級檢控官柏愛莉。死者的兩名女兒列席,由資深大律師蘇朗年(Neville Sarony)代表。
被列作利害關係方的警務處及消防處,由律政司。。。
事發時現場 3 名警員同列作利害關係方,警員林偉榮由資深大律師郭棟明、大律師謝祿英代表,警員馬振康由大律師。。。
CCDI-477/2013(PW)
相關報道:
陳輝旺死因研訊|專家指頸椎移位唯一可能是跌倒後腦著地 不認為警員力量足致移位
陳輝旺死因研訊|問及死者會否就頸椎脫位呼痛 警員代表稱醫生「有既定結論」
陳輝旺死因研訊|專家指力學角度警員「冇可能整甩」事主頸 稱沒動機偏幫任何人
專家證人, 死因研訊, 社會, 陳輝旺, 頸椎移位, 骨科醫生
焦點
鄭嘉如私人檢控前僱主《華爾街日報》 鄭代表律師發文指律政司確認不介入
2025.06.30
國安法五年|共61案進入法庭 6案正審理、候審或待處理 逾140人被捕暫未控
2025.06.30
反恐第二案|辯方完成舉證 控方下周起結案陳詞 料陪審團8月底退庭商議
2025.06.30
《法庭線》焦點報道 2025.6.22-6.28
2025.06.29
反修例六年 近半暴動被告已出獄 5個青年如何在新生活前行?
2025.06.28
最新文章
警員欺詐罪成被解僱須遷出宿舍 年半後方搬離、拒移走個人物品 被裁賠逾29萬元
2025.06.30
的士司機被指繞路 官指被告及乘客供詞均不可靠 疑點利益歸於被告裁無罪
2025.06.30
觀塘居屋地盤工墮樓亡 總承建商瑞安涉沒實施安全管理制度罪成 罰款2.1萬元
2025.06.30
一名無有效旅行證件人士乘航班抵港、英航涉違《入境條例》 缺席聆訊押後8.25再訊
2025.06.30
警司陸振中涉飯局後打傷下屬等 危駕及襲擊罪成候判 受襲男督察入稟索償
2025.06.30
報道全部免費向公眾開放
有賴讀者付費月訂或年訂支持營運
訂閱支持
《法庭線 The Witness》
由一群前法庭記者創立。在瞬息萬變的時代,我們身在香港和法庭現場,見證記錄。
訂閱支持
關於我們
版權聲明
私隱及免責聲明
聯絡:[email protected]
https://thewitnesshk.com/%e9%99%b3%e8%bc%9d%e6%97%ba%e6%ad%bb%e5%9b%a0%e7%a0%94%e8%a8%8a%e7%ac%ac%e4%ba%8c%e5%90%8d%e5%b0%88%e5%ae%b6%e8%ad%89%e4%ba%ba%e6%8c%87-%e9%a0%b8%e6%a4%8e%e8%84%ab%e4%bd%8d%e6%9c%80%e5%8f%af%e8%83%bd/
陳輝旺死因研訊|
第二名專家證人指
頸椎移位最可能發生於警員第一次控制時
分享:
的士司機陳輝旺 2012 年和乘客爭執,被警員拘捕時疑被「箍頸」,其後頸椎移位致全身癱瘓,留醫一個月後死亡。死因庭周一(6 月 30 日)進行第 19 日研訊。
庭上傳召第二名專家證人、骨科醫生李淵粦。他亦為 2018 年研訊的專家證人。李於 2014 年撰寫的報告指出,相信陳頸椎脫位「最可能發生在死者首次被控制和施力上警車時」。李又引述另一專家梁漢邦的報告,指梁只認可「屈曲分離為唯一致傷機制」,但這概念於近期文獻屢受質疑。並提到梁的報告中包含多項假設。
李又表示,自己和梁的不同觀。。。
第 18 日研訊|
專家指力學角度警員「冇可能整甩」事主頸
稱沒動機偏幫任何人
梁漢邦:陳或如泰拳運動員般
比賽時不感痛楚
庭上先繼續傳召專家證人、骨科醫生梁漢邦。代表警員林偉榮的大律師謝祿英提及,陳向後跌後很快起身攻擊乘客。梁指,當刻陳瞬間起身,反映的是沒有嚴重神經受損,但已造成頸椎結構性損傷。
謝又指出,陳當時專注攻擊另一人,故當刻或沒有關注到痛楚。梁同意,指自己身為泰拳理事會醫療顧問,比賽中常見運動員滿臉是血,但沒有一個會表示痛楚,「反而會話自己無嘢,要求繼續比賽」,認為陳當時類似這種情況。
梁:沒「箍頸」常見傷痕
反證警員動作不能致其頸椎受損
梁日前作供指,解剖報告中,陳的舌骨、甲狀腺,即「箍頸」常見的傷痕,並無受損。謝指出,是否能以此反證,警員林偉榮的動作不可能導致陳頸椎受損。梁同意,且指出解剖的醫生高永富有特別關注這兩個部位,相信「佢寫報告背後係講緊呢一件事」。
梁:未能接受另一專家看法
謝於庭上展示,2018 年研訊時專家證人李淵粦的醫療報告。李的報告指,頸傷「最可能發生在死者首次被控制和施力上警車時」,因陳掙扎,但其頸部被箍緊,可輕易施加轉動和伸展力。當時陳的頭部及頸部以同一速度「有任何自由動作,但其身體卻受到妨礙時」,致頸椎損傷。
梁回應稱,未能接受李。。。
李淵粦於 2024 年 4 月 12 日,撰寫另一份回應梁專家意見的報告。謝指出,報告引用的文獻中,提及「挫屈」造成的損傷。梁認為由。。。
謝又指出,李的報告亦有引用由伸展力及旋轉所致的頸椎受傷案例,惟案例中發現前縱韌帶撕裂、骨折、小面關節移後,和陳的情況。。。
李淵粦:陳不可能因跌倒受嚴重傷害
庭上傳召專家證人、骨科醫生李淵粦。庭上讀出李於 2013 年 11 月、2014 年 10 月撰寫的醫療報告。第一份報告指出,陳跌倒後,可以用左手臂「箍」 乘客肩膊、被鎖上手銬後「強而有力掙扎」,可見當時陳不可能受嚴重傷害。第二份報告則指,頸椎移位「不可能在沒有外傷的情況下發生」,及重申最有可能於警員第一次控制陳時發生。
第三份於 2024 年 4 月 12 日撰寫。。。
專家證人、骨科醫生李淵粦。
梁的報告中包含多項假設
李指,頸椎受傷大多數不大可能是頸部過度屈曲造成,而更似是頸部挫屈所致。李又指出,梁的報告中包含「多項假設」,包括頸椎撞擊地面、頸椎在受傷後一段時間才出現四肢感覺功能全失。
李淵粦:解剖報告指有骨折
代表骨頭曾受傷
研訊主任關注,陳的頸椎第五至第六小面關節右邊全脫位、左邊半脫位的傷勢如何造成。李表示和梁意見一致,是由外力施加所致。李解釋,生物力學有兩個學說,可解釋陳的致傷機制,一為單一方向力量致頸椎過分向前屈曲,為梁所採納;二則為自己採納的,「多重方向的力量施諸於不同頸椎位置」。
李引用驗屍報告,指出報告中提及,頸。。。
李:兩學說是醫生間學術討論
李指出,他和梁觀點的最大分別為,「佢好清楚個力邊一點開始、點樣走向、停喺邊度」,而自己對於上述皆不能肯定,「exact biomechanism is not known(不知確切的生物力學機制)」。
李又認為「點解要將陪審員帶到去兩個學說嘅爭論」,「呢啲學術討論係每個星期六,骨科同事開會之中(去討論),唔係咁簡單」。李認為,。。。
李:陳跌倒時臀部而非頸椎著地
李就陳跌倒及後來繼續與乘客拉扯的片段作分析,指出陳在收費亭跌倒時,臀部、盆骨和髖關節低於膝關節,因此應為臀部而非頸椎著地。李續引述梁指,陳雙腳抬起,「如果雙腳抬起,而盆骨無掂地,咁陳就變成跳霹靂舞」,即以胸椎上端至頭頂支撐體重。
就陳跌倒後向左轉身,李指出是。。。
李:陳跌倒後曾倒車、轉頭
李又指出,陳起身後拉扯日籍乘客太太,亦有以雙手用力控制日籍乘客左肩,即代表需按住乘客肩膀,動作非容易做到。李再指片段中,其後陳。。。
李淵粦:不同意梁所指「最後一根稻草」
李又引述梁報告指出,陳於 13 日早上,可能簡單抬起或轉動頭部,成為「壓倒駱駝地最後一根稻草」致脫位。李回應,想像不到陳被兩名警員拘捕時把陳按在地上,沒有成為那根稻草,「反而要等到 11 月 13 日早上(在)安全舒服嘅病床(才脫位)」。李又指,被拘捕後,陳仍不需攙扶地行走、被警員馬振康抓住手臂時,陳仍奮力掙扎。
關於陳被拉上警車時,警員林偉榮的。。。
李:不相信林靠左手承擔陳大部分重量
李引述警員林偉榮及馬振康證供,當時陳的體重有四個支撐點,分別為林的左手、右臂、右腿,及馬扶著陳下身。
李觀察,陳的頭頸從向前彎、水平狀態,再向上拉扯下變得垂直,身體呈垂吊姿勢。在林向上拉扯後,使陳雙腳離地,林繼而以旋轉動作將陳拉上警車。
李推測林當時站在警車內彎腰,以左手接觸陳左肩、再一拉其外套,然後右臂環繞陳的頸;李觀察,當陳的頭向上被提起時,林的頭亦有。。。
李補充,陳頸部被林手臂環繞時,陳的頭部向前仰、或向後屈曲,取決於頭後方是否有空間,此是無法透過閉路電視觀察的,「唔覺得我應該肯定(頭部位置)」。
李:可間接看出警員力度
李指,不相信林稱,靠左手承擔陳大部分重量、而右手承擔很少。馬控制陳時曾退後,令支撐陳的力度減少;馬當時一手在陳手踭以下、一手在手銬上,對承擔陳下身重量「一啲幫助都無」,故認為大部分懸吊陳的重量皆來自林。
李再指出,林將陳拉上警車便。。
案件由裁判官與 5 人陪審團審理
死者陳輝旺於 2012 年 12 月 12 日去世,終年 65 歲。
案件由死因裁判官周至偉、2 男 3 女陪審團共同處理。死因研訊主任為署理高級助理刑事檢控專員黃俊軒、高級檢控官柏愛莉。死者的兩名女兒列席,由資深大律師蘇朗年(Neville Sarony)代表。
被列作利害關係方的警務處及消防處,由律政司。。。
事發時現場 3 名警員同列作利害關係方,警員林偉榮由資深大律師郭棟明、大律師謝祿英代表,警員馬振康由大律師。。。
CCDI-477/2013(PW)
相關報道:
陳輝旺死因研訊|專家指頸椎移位唯一可能是跌倒後腦著地 不認為警員力量足致移位
陳輝旺死因研訊|問及死者會否就頸椎脫位呼痛 警員代表稱醫生「有既定結論」
陳輝旺死因研訊|專家指力學角度警員「冇可能整甩」事主頸 稱沒動機偏幫任何人
專家證人, 死因研訊, 社會, 陳輝旺, 頸椎移位, 骨科醫生
焦點
鄭嘉如私人檢控前僱主《華爾街日報》 鄭代表律師發文指律政司確認不介入
2025.06.30
國安法五年|共61案進入法庭 6案正審理、候審或待處理 逾140人被捕暫未控
2025.06.30
反恐第二案|辯方完成舉證 控方下周起結案陳詞 料陪審團8月底退庭商議
2025.06.30
《法庭線》焦點報道 2025.6.22-6.28
2025.06.29
反修例六年 近半暴動被告已出獄 5個青年如何在新生活前行?
2025.06.28
最新文章
警員欺詐罪成被解僱須遷出宿舍 年半後方搬離、拒移走個人物品 被裁賠逾29萬元
2025.06.30
的士司機被指繞路 官指被告及乘客供詞均不可靠 疑點利益歸於被告裁無罪
2025.06.30
觀塘居屋地盤工墮樓亡 總承建商瑞安涉沒實施安全管理制度罪成 罰款2.1萬元
2025.06.30
一名無有效旅行證件人士乘航班抵港、英航涉違《入境條例》 缺席聆訊押後8.25再訊
2025.06.30
警司陸振中涉飯局後打傷下屬等 危駕及襲擊罪成候判 受襲男督察入稟索償
2025.06.30
報道全部免費向公眾開放
有賴讀者付費月訂或年訂支持營運
訂閱支持
《法庭線 The Witness》
由一群前法庭記者創立。在瞬息萬變的時代,我們身在香港和法庭現場,見證記錄。
訂閱支持
關於我們
版權聲明
私隱及免責聲明
聯絡:[email protected]
https://thewitnesshk.com/%e9%99%b3%e8%bc%9d%e6%97%ba%e6%ad%bb%e5%9b%a0%e7%a0%94%e8%a8%8a%e7%ac%ac%e4%ba%8c%e5%90%8d%e5%b0%88%e5%ae%b6%e8%ad%89%e4%ba%ba%e6%8c%87-%e9%a0%b8%e6%a4%8e%e8%84%ab%e4%bd%8d%e6%9c%80%e5%8f%af%e8%83%bd/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 回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