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 回覆 |
庭刋 的士司機遭警箍頸逮捕 警校武力訓練教官:涉事警環抱事主雙肩做法不符教授技巧 惟不代表不恰當
庭刋
:的士司機遭警箍頸逮捕死因研訊 第16天|
警校武力訓練教官:涉事警環抱事主雙肩做法不符教授技巧
惟不代表不恰當
六旬的士司機於2012年因與乘客起爭執而被捕,其間遭警員箍頸押上警車,其後頸椎移位及全身癱瘓,留院約一個月後不治,死因研訊今(25日)續。專家證人、警司(槍械訓練)麥啟立表示,警員林偉榮環抱事主雙肩的做法,不符合學院教授的技巧,但不代表不恰當,又指每個警員都可按實際情況,靈活使用不同技巧,前提是合理及合乎比例。他強調,警員不應有意圖或故意地針對疑犯的頸部。
在警員林偉榮一方提問下,警司同意有肢體接觸之下,無法保證無人受傷,如一個人不斷反抗,亦會增加受傷風險。林偉榮一方又指,在動態互動下,「有意圖嘅行為係會造成一個無意圖嘅結果」,警司同意「意圖」與「結果」是截然不同的事。
警司又指,過去25年警務經驗從未遇過如本案情況,「This is the only time」(這是唯一一次)。研訊明續。【的士司機遭警箍頸逮捕死因研訊 報道結集】
訂閱《庭刊》
警司(槍械訓練)麥啟立今以專家證人身分作供,他是合資格的槍械教官,於警察學院負責武力及槍械訓練,他現。。。
被鎖手銬帶往警車
介乎消極與防禦對抗
在死因研訊主任柏愛莉提問下,警司確認事主被鎖手銬帶往警車時,介乎「消極性對抗」與「防禦性對抗(又名頑強性對抗)」之間;上警車則屬「防禦性對抗」,但事實上兩個階段的狀態分別不大。
研訊主任關注,涉事警車車門有2梯級,案發時林偉榮雙腳各站1級,在此情況下能否做到環抱雙肩的動作?警司強調,就林環抱事主雙肩一說,他僅倚賴林的口。。。
專家2018年作供:不應有意圖針對疑犯頸部
代表家屬方的大律師蘇朗年指出,在2018年死因研訊中,他曾向警司表示,理應會告知學員,林所用的方法不合理、不合乎比例,而警司當時的答案指,作為教官會同意,並指不應針對疑犯的頸部。家屬方關注警司現時是否要更改意見。
警司今在庭上表示:「No, I won’t change opinion.」(不,我不會更改我的意見),並補充指當時的問題圍繞警員的意圖,他強調警員是不應有意圖地(deliberately)針對疑犯的頸部。
家屬方續引述警司在2018年的答案,當時他稱若故意對鎖上手銬的被捕人。。。
25年警務經驗
從未發生如本案情況
代表警員林偉榮的資深大律師郭棟明關注,在有肢體接觸情況下,是否無法保證「唔會造成任何人有傷害」,警司表示完全正確,他亦同意假如一個人不斷對抗,會增加受傷的風險。郭棟明續指,在不斷變化、動態的互動之下,「有意圖嘅行為係會造成一個無意圖嘅結果」。警司回應:「In a dynamic situation, intent and outcome are very different things.」
就警司表示,即使一名被捕人士反手鎖上手銬,警員要將他帶上警車,都可。。。
https://hkcourtnews.com/%e7%9a%84%e5%a3%ab%e5%8f%b8%e6%a9%9f%e9%81%ad%e8%ad%a6%e7%ae%8d%e9%a0%b8%e9%80%ae%e6%8d%95%e6%ad%bb%e5%9b%a0%e7%a0%94%e8%a8%8a-%e7%ac%ac16%e5%a4%a9%ef%bd%9c%e8%ad%a6%e6%a0%a1%e6%ad%a6%e5%8a%9b/
:的士司機遭警箍頸逮捕死因研訊 第16天|
警校武力訓練教官:涉事警環抱事主雙肩做法不符教授技巧
惟不代表不恰當
六旬的士司機於2012年因與乘客起爭執而被捕,其間遭警員箍頸押上警車,其後頸椎移位及全身癱瘓,留院約一個月後不治,死因研訊今(25日)續。專家證人、警司(槍械訓練)麥啟立表示,警員林偉榮環抱事主雙肩的做法,不符合學院教授的技巧,但不代表不恰當,又指每個警員都可按實際情況,靈活使用不同技巧,前提是合理及合乎比例。他強調,警員不應有意圖或故意地針對疑犯的頸部。
在警員林偉榮一方提問下,警司同意有肢體接觸之下,無法保證無人受傷,如一個人不斷反抗,亦會增加受傷風險。林偉榮一方又指,在動態互動下,「有意圖嘅行為係會造成一個無意圖嘅結果」,警司同意「意圖」與「結果」是截然不同的事。
警司又指,過去25年警務經驗從未遇過如本案情況,「This is the only time」(這是唯一一次)。研訊明續。【的士司機遭警箍頸逮捕死因研訊 報道結集】
訂閱《庭刊》
警司(槍械訓練)麥啟立今以專家證人身分作供,他是合資格的槍械教官,於警察學院負責武力及槍械訓練,他現。。。
被鎖手銬帶往警車
介乎消極與防禦對抗
在死因研訊主任柏愛莉提問下,警司確認事主被鎖手銬帶往警車時,介乎「消極性對抗」與「防禦性對抗(又名頑強性對抗)」之間;上警車則屬「防禦性對抗」,但事實上兩個階段的狀態分別不大。
研訊主任關注,涉事警車車門有2梯級,案發時林偉榮雙腳各站1級,在此情況下能否做到環抱雙肩的動作?警司強調,就林環抱事主雙肩一說,他僅倚賴林的口。。。
專家2018年作供:不應有意圖針對疑犯頸部
代表家屬方的大律師蘇朗年指出,在2018年死因研訊中,他曾向警司表示,理應會告知學員,林所用的方法不合理、不合乎比例,而警司當時的答案指,作為教官會同意,並指不應針對疑犯的頸部。家屬方關注警司現時是否要更改意見。
警司今在庭上表示:「No, I won’t change opinion.」(不,我不會更改我的意見),並補充指當時的問題圍繞警員的意圖,他強調警員是不應有意圖地(deliberately)針對疑犯的頸部。
家屬方續引述警司在2018年的答案,當時他稱若故意對鎖上手銬的被捕人。。。
25年警務經驗
從未發生如本案情況
代表警員林偉榮的資深大律師郭棟明關注,在有肢體接觸情況下,是否無法保證「唔會造成任何人有傷害」,警司表示完全正確,他亦同意假如一個人不斷對抗,會增加受傷的風險。郭棟明續指,在不斷變化、動態的互動之下,「有意圖嘅行為係會造成一個無意圖嘅結果」。警司回應:「In a dynamic situation, intent and outcome are very different things.」
就警司表示,即使一名被捕人士反手鎖上手銬,警員要將他帶上警車,都可。。。
https://hkcourtnews.com/%e7%9a%84%e5%a3%ab%e5%8f%b8%e6%a9%9f%e9%81%ad%e8%ad%a6%e7%ae%8d%e9%a0%b8%e9%80%ae%e6%8d%95%e6%ad%bb%e5%9b%a0%e7%a0%94%e8%a8%8a-%e7%ac%ac16%e5%a4%a9%ef%bd%9c%e8%ad%a6%e6%a0%a1%e6%ad%a6%e5%8a%9b/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 回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