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 回覆 |
利世民 人點解會得癌症? 基因與新陳代謝兩套理論. 癌細胞真係特別鍾意糖份?
【養生科學.第十二集.AI 字幕】
人點解會得癌症?
基因與新陳代謝兩套理論.
癌細胞真係特別鍾意糖份?
#利世民 #養生科學
利世民
https://m.youtube.com/watch?v=cD_TX5BYtvY
Apr 24
2025
0:07 今日主題:癌症 - 第三個長期病患
0:18 癌症的恐懼與傳統成因(遺傳/環境)
1:14 癌症是個過程,非二元對立
1:32 主持人與來賓對癌症的個人關注及現代人普遍風險
2:51 癌症成因:主流基因論 vs. 另一角度
4:06 數據:每兩人就有一人可能被診斷癌症
4:25 粒線體新陳代謝理論 (Mitochondrial Metabolic Theory)
4:45 粒線體:細胞的能量中心
5:03 華伯格效應 (Warburg Effect) 的發現(約一百年前)
5:42 華伯格:癌細胞的代謝特性研究
6:07 細胞產生能量的兩種方法:帶氧 vs. 無氧
7:22 健康細胞與癌細胞能量生產模式的差異
7:41 華伯格效應:癌細胞就算有氧氣也偏好無氧代謝
8:08 為什麼癌細胞選擇「低效率」的代謝模式?
8:48 優勢一:更快速產生能量 (ATP)
9:44 優勢二:產生更多細胞建築材料 (利於快速擴散)
10:55 華伯格效應是共識,爭論在於「先後次序」
11:16 基因理論 vs. 代謝理論:誰是主因?
12:12 代謝理論觀點:粒線體出事導致基因不穩
13:08 癌症與健康管理:減低風險的可能性
13:49 代謝模式轉變與控糖的關聯
14:18 癌細胞特別喜歡「吃糖」?與華伯格效應有關
15:03 癌細胞依賴葡萄糖,不使用酮體
15:59 健康細胞的需求與酮體的使用
17:10 差異壓力反應:健康細胞與癌細胞對物質反應不同
18:02 利用差異性攻擊癌細胞 (如化療)
18:26 運用控糖及酮體優勢對付癌細胞的可能性
19:18 葡萄糖/酮體指數 (GKI):控糖在處理癌症上的概念
20:16 PET Scan 的原理也基於癌細胞搶奪葡萄糖
22:04 主流西醫的落差:PET Scan 用糖原理 vs. 治療/預防建議
23:48 胰島素的角色:胰島素是促生長荷爾蒙
24:31 身體環境(土壤)對癌症發展的影響
24:51 癌症的進程:身體防禦機制與細胞變異
26:12 控制「土壤」:減少癌細胞生長的有利環境
27:09 基因變異難控,但「土壤」可以管理
28:03 重要的Take Away:代謝健康與癌症有關
28:27 控糖與胰島素健康是可控的風險因素
29:18 近年實驗證據:細胞核 vs. 粒線體/細胞質 (土壤論證據)
31:13 總結:無論理論爭議,關注代謝健康具實用價值
32:11 癌細胞突破防線因「身體土壤」有利生長
33:04 控糖至少可減緩癌細胞增長 (風險管理非零風險)
【實用經濟學】 • 實用經濟學
【日常政治學】 • 日常政治學
【時事短打】 • 時事短打
如果你覺得我嘅分享畀到你唔同嘅睇法,希望你會願意加入成為會員支持我繼續發聲:
/ @leesimon
此頻道既為香港人而設,內容以粵語為本。
利世民,香港人,自媒體 unsubject 主筆,自由主義者,樂天知命,不問鬼神。形而上虛無主義者。角色屬性混沌中立;長期處於身份存在危機;總覺得三言兩語間未能介紹自己。過去四分一世紀,平均每半年有個新興趣;課題涵蓋物理心理、政治經濟、歷史、宗教、哲學。
人點解會得癌症?
基因與新陳代謝兩套理論.
癌細胞真係特別鍾意糖份?
#利世民 #養生科學
利世民
https://m.youtube.com/watch?v=cD_TX5BYtvY
Apr 24
2025
0:07 今日主題:癌症 - 第三個長期病患
0:18 癌症的恐懼與傳統成因(遺傳/環境)
1:14 癌症是個過程,非二元對立
1:32 主持人與來賓對癌症的個人關注及現代人普遍風險
2:51 癌症成因:主流基因論 vs. 另一角度
4:06 數據:每兩人就有一人可能被診斷癌症
4:25 粒線體新陳代謝理論 (Mitochondrial Metabolic Theory)
4:45 粒線體:細胞的能量中心
5:03 華伯格效應 (Warburg Effect) 的發現(約一百年前)
5:42 華伯格:癌細胞的代謝特性研究
6:07 細胞產生能量的兩種方法:帶氧 vs. 無氧
7:22 健康細胞與癌細胞能量生產模式的差異
7:41 華伯格效應:癌細胞就算有氧氣也偏好無氧代謝
8:08 為什麼癌細胞選擇「低效率」的代謝模式?
8:48 優勢一:更快速產生能量 (ATP)
9:44 優勢二:產生更多細胞建築材料 (利於快速擴散)
10:55 華伯格效應是共識,爭論在於「先後次序」
11:16 基因理論 vs. 代謝理論:誰是主因?
12:12 代謝理論觀點:粒線體出事導致基因不穩
13:08 癌症與健康管理:減低風險的可能性
13:49 代謝模式轉變與控糖的關聯
14:18 癌細胞特別喜歡「吃糖」?與華伯格效應有關
15:03 癌細胞依賴葡萄糖,不使用酮體
15:59 健康細胞的需求與酮體的使用
17:10 差異壓力反應:健康細胞與癌細胞對物質反應不同
18:02 利用差異性攻擊癌細胞 (如化療)
18:26 運用控糖及酮體優勢對付癌細胞的可能性
19:18 葡萄糖/酮體指數 (GKI):控糖在處理癌症上的概念
20:16 PET Scan 的原理也基於癌細胞搶奪葡萄糖
22:04 主流西醫的落差:PET Scan 用糖原理 vs. 治療/預防建議
23:48 胰島素的角色:胰島素是促生長荷爾蒙
24:31 身體環境(土壤)對癌症發展的影響
24:51 癌症的進程:身體防禦機制與細胞變異
26:12 控制「土壤」:減少癌細胞生長的有利環境
27:09 基因變異難控,但「土壤」可以管理
28:03 重要的Take Away:代謝健康與癌症有關
28:27 控糖與胰島素健康是可控的風險因素
29:18 近年實驗證據:細胞核 vs. 粒線體/細胞質 (土壤論證據)
31:13 總結:無論理論爭議,關注代謝健康具實用價值
32:11 癌細胞突破防線因「身體土壤」有利生長
33:04 控糖至少可減緩癌細胞增長 (風險管理非零風險)
【實用經濟學】 • 實用經濟學
【日常政治學】 • 日常政治學
【時事短打】 • 時事短打
如果你覺得我嘅分享畀到你唔同嘅睇法,希望你會願意加入成為會員支持我繼續發聲:
/ @leesimon
此頻道既為香港人而設,內容以粵語為本。
利世民,香港人,自媒體 unsubject 主筆,自由主義者,樂天知命,不問鬼神。形而上虛無主義者。角色屬性混沌中立;長期處於身份存在危機;總覺得三言兩語間未能介紹自己。過去四分一世紀,平均每半年有個新興趣;課題涵蓋物理心理、政治經濟、歷史、宗教、哲學。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 回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