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Galden感情臺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回覆
集誌社 轉載|冼麗婷聲演|告別巴黎 (巴黎奧運 人性盛筵下) Podcast
轉載|冼麗婷聲演|告別巴黎
(巴黎奧運 人性盛筵下)
Podcast

2024-08-11
7:56 pm

集誌社記者
分享:


那夜,我們第一次告別巴黎。

和新聞系同學米修(Michelle)買了一瓶紅酒回民宿,準備跟在土耳其認識的巴黎人史提芬話別。我坐在向着餐桌子碌架床下層床頭,出於好奇,先喝了一小杯,然後,法國佬的長篇思想理論,很快便成為耳邊風。

「我要稍睡一會。」輕輕說着,無力地,我從床頭仰身跌進被窩,之後,史提芬和米修說過甚麼,做過甚麼,一概不知。第一次的巴黎告別式,就這樣完結。

撰文:冼麗婷
製作:George Lo

(作者Patreon訂閱專頁「WriteHouse 寫字為家 冼麗婷」 https://www.patreon.com/SinLaiTing)

https://m.youtube.com/watch?v=u5DQVWpsMZ4

午夜十二時多醒來,史提芬已趕火車回巴黎郊區家。張開眼睛,只望到米修扶着上格床的鐵支,若有所思,幽幽對我說:「史提芬走了。」一場戲未睇已經落幕,明白我的心情嗎?我問他們談過甚麼?在我的腦海裏,談話內容很重要,尤其分離在即。米修回答:「沒甚麼,他只說你的確是個很好的朋友,適當的時候,就會睡着。」

是,貪睡的人是不會裝睡的。

那是我們的畢業旅行,一生都說不完。史提芬曾帶我們走過巴黎遠近地方,我最喜歡一邊在巴黎郊區森林踩單車,一邊感受大滴大滴雨點打落雨衣斗篷的感覺,我們又跟 Stephane 一起在塞納河的橋上笑那些坐觀光船的人,又試過爬鐵網離開名人墳場。

海明威說,如果你有幸年輕時到巴黎住過,無論你到那裏,它將會跟隨你一生,因為,它是一場流動的盛宴。除了米修真的住過巴黎巿郊一年多,我此等閒人老友,只是偶爾去探望及短住。巴黎有沒有一世跟着我?我不知道。但法國佬和米修就注定一世,他們的兒子已經長大成人。

港法混血兒,對巴黎奧運開幕以現代音樂的樂與怒演繹爭取自由的古老情懷,演繹法國人在大革命前的憤怒,特別喜歡。對於我,如果巴黎是個流動的盛宴,開幕表演裏的「Living Painting」,扮演代表生育、酒與狂喜的酒神Dionysus的男演員 ,說出了爭議的重點:「我們生活中,有眾多不同的人,且各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最重要是,大家都有權如此做,我愛這個演出。」那夜,我們第一次告別巴黎。

和新聞系同學米修(Michelle)買了一瓶紅酒回民宿,準備跟在土耳其認識的巴黎人史提芬話別。我坐在向着餐桌子碌架床下層床頭,出於好奇,先喝了一小杯,然後,法國佬的長篇思想理論,很快便成為耳邊風。

「我要稍睡一會。」輕輕說着,無力地,我從床頭仰身跌進被窩,之後,史提芬和米修說過甚麼,做過甚麼,一概不知。第一次的巴黎告別式,就這樣完結。

法國佬與米修已定居新加坡,他這一次破例甘願捱眼瞓看奧運開幕,畢竟,巴黎對上一次舉辦奧運,已是一百年前。結尾時 Celine Dion 唱《Hymne a l’amour》(愛的禮讚),他喜歡,但他更喜歡原唱者Edith Piaf 的演繹。我有 Piaf 的 CD,對這首歌有印象,只是一直沒有了解歌曲背景。詞是不到五呎的法國小雲雀 Piaf,在 1949 年為撞機意外死去的愛人而寫的,歌曲於 1950 年出版。

經歷第一次世界大戰,Piaf 有過淒苦的童年,有段時間,她被父親送到祖母的妓院撫養,也曾在街頭賣唱,最終唱歌天賦被發現。邊緣生活中成長,或許,她心裏渴望愛,表現很直接,不理繁文縟節,如歌詞,為愛,她能上天摘月,飛簷走壁盜取寶物。為了心中想要的世界,能放棄一整個世界。

人最大的鬥志,往往從愛而來,那種能量令人難以想像。Edith Piaf歌詞中,愛可以很強大,即使愛人已被死亡奪去,愛,依然不會止息,也不會害怕,因為,她將也會死去,遠赴無憾無邊的藍色樂境,只要,愛人愛她。後來,Piaf 有兩段婚姻,第二任丈夫也是歌星,比她年輕二十歲,貫切她不理世俗的思想。婚後大約一年,她於 1963 年因病去世。

在加拿大魁北克出生的 Celine Dion,當然,又是另一個動人故事了。她大半生為歌唱夢想奮鬥,最終如願跟經理人結合,可惜丈夫於 2016 年癌病去世。近年她世界巡迴表演受挫,並於前年宣布患僵硬人症候群(Stiff person syndrome),兩年來跟疾病搏鬥的傳奇巨星,能在今趟巴黎巨塔旁再度獻唱,那是從衰敗中的再次奮起。

為了心中所愛,超越生死及絕望,這一種橫強鬥志,無論身體與歌聲,都配得上這個世界級運動競賽場地與群眾。

巴黎是個舞台,奧運比賽是個大世界,所有的希望,都要超越絕望。從開幕,巴黎奧運就是一場沒有框框的藝術盛宴,連結着生活,重塑歷史。艾菲爾鐵塔是心臟,塞納河是血脈,與真實場景結合演出,劇場及電影導演賴恩慈說,這是場域特定藝術(Site-specific art)的一種形式。以非正式表演空間結合藝術文本創作,也以表演述說場地故事,融合跨界藝術。

人生,跟一個重要場景,總是別有故事。開幕表演,令賴恩慈的法國環保工程師男友Jacques感動復和,他喜歡Celine Dion與結場結合的獻唱形式:「她的歌聲,那闕歌詞,以及艾菲爾鐵塔,加上徐徐升起的火焰,都使那個時刻變得動人。」

這一次,聲演再次收錄Jacques與賴恩慈朗讀歌詞內容。

《Hymne a l’amour》(愛的禮讚)

Le ciel bleu sur nous peut s’effondrer,

在我們頭上的藍天會傾斜

Et la terre peut bien s’ecrouler

而大地也會崩塌

Peu m’importe si tu m’aimes

如果你愛我,這一切我都不在乎

Je me fous du monde entire

我不在乎整個世界

Tant qu’l’amour inondra mes matins

當愛情洋溢在我的每個早晨

Tant que mon corps fremira sous tes mains

當我的身體在你的雙手下輕顫

Peu m’importe les problemes

我再也不在乎所有煩惱

Mon amour puisque tu m’aimes.

我的愛人,因為你愛我

J’irais jus qu’au bout du monde,

我會到世界盡頭

Je me ferais teindre en blonde

我會把我的頭髮染成金色

Si tu me le demandais.

只要你對我這樣要求

J’irais decrocher la lune

我會摘下月亮

J’irais voler la fortune

我會偷取寶藏

Si tu me le demandais

只要你對我這樣要求

Je renierais ma patrie

我會拋棄我的祖國

Je renierais mes amis

我會離棄我的朋友

Si tu me le demandais

只要你對我這樣要求

On peut bien rire de moi

人們會嘲笑我

Je ferais n’importe quoi

我卻願意為你做一切

Si tu me le demandais

只要你對我這樣要求

Si un jour la vie t’arrache a moi

若有一天命運將你從我手中奪去

Si tu meurs, que tu sois loin de moi

若你死去,你離我遙遠

Peu m’importe si tu m’aimes

我也不在乎,只要你愛我

Car moi je mourrai aussi

因為我也將一起死去

Nous aurons pour nous l’eternite

我們將永久

Dans le bleu de tout l’immensite

在無邊的藍色中

Dans le ciel plus de problemes

在天際裏 不再有遺憾

Mon amour crois-tu qu’on s’aime

我的愛人呀,你知道只要我們相愛

Dieu reunite ceux qui s’aiment.

上帝將會使愛人們重聚

為了心中所愛,人可以去到幾盡,希望也會有幾遠。

一百年前的巴黎奧運於1924年舉辦。海明威寫的《The Moveable Feast》(流動的盛宴),內附一短篇筆記,說此書是關於作者1921年至1926年在巴黎的生活,換言之,他留在巴黎投入小說寫作那段時間,正值一百年前巴黎奧運前後。那時候,他還是無名之輩,跟文化名人包括James Joyce分享着巴黎,也與第一任太太,過着快樂真摯的日子。

在最貧窮的時候,海明威會到賽納河左岸的「莎士比亞書店」(Shakespeare and Company)借書,從書店回到沒有熱水供應及獨立厠所的賓館房間,跟妻子說起書店東主Sylvia Beach的慷慨仁慈,讓他先拿書,後付借閱金,又高高興興地跟太太想想吃甚麼,喝甚麼酒,相親相愛,而且相信大家永遠不會愛上別人。

“We’ll come home and eat here and we’ll have a lovely meal and drink Beaune from the co-operative you can see right out of the window there with the price of the Beaune on the window. And afterwards we’ll read and then go to bed and make love.”

“And we’ll never love anyone else but each other .”

“No.Never.” Hemingway, 《The Moveable Feast》〈Shakespeare and Company〉

往後的人生,或許會不斷改變,但任何改變,都不會把發生過的事情,說過的話,動過的情抹走。或許,人越是改變,越是明白當日天真的好。在大學時,有次我跟一位來自內地的文學女教授談海明威,我說他尊重婚姻,她失笑:「如果他尊重婚姻,就不會結四次婚。」我沒再說話,因為,這應該是個辯論的題目。

人生如小說,海明威在五十年代末才把巴黎年輕歲月重新素描,從現在看來,那幾乎是他的最後歲月了。他在序中寫道,如果讀者喜歡,可以把此書看為小說,成為一些記錄事實的參考。

至於名滿天下的〈Shakespear and Company〉,1941年因為德國納粹入侵而停業,五十年代George Whitman在左岸開業,1964年給書店再次冠名「Shakespear and Company」,2004年由女兒Sylvia Whitman接手。2008年我沿左岸走到書店,剛從大門玻璃望進去,就看見這位藍眼睛美人兒,她當時應該只有27歲,正坐在一張書桌前工作,看見我,她甜笑點頭。人生,很多恰合,但沒想過有這樣容易的相見。

巴黎,於我是散文。二十年前,我們不知在巴黎第幾次重聚。往巴黎郊區的火車開動,七人一起坐在火車上,四個大人三個小孩。我們開始微笑,分享手上的糖果,微微則頭外望,幾呎長與闊的火車窗框外,搖晃着巴黎鐵塔的巨大身影。足夠的遠,看得見整個鐵塔;足夠的近,剛好鑲在窗框內。在晚色中,光亮的巴黎鐵塔成為我們歡笑的背景,那串日子,有過快樂,而比這更遠的,還有過無數的快樂。

巴黎的精髓是自由。現在重看巴黎,我如是想。

https://thecollectivehk.com/轉載|冼麗婷聲演|告別巴黎-(巴黎奧運-人性盛筵/
Good0Bad0
2024/08/13, 10:41:39 上午
引用快速引用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回覆
請先登入以發表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