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Galden感情臺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回覆
做人點會唔痛 - 畢明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com/lifestyle/columnist/%E7%95%A2%E6%98%8E/daily/article/20200405/20894012/

做人點會唔痛 - 畢明



這電影成為了2020年我最喜愛的十大,不費吹灰。雖然2020才剛到4月。在這瘟疫時期上映,是它的不幸;導演拍了這作品給世人,是我們幸運,普渡眾生。

別中計,《無痛斷捨離》,是關於痛。

可以無痛,因為無情。斷情捨愛離人性,才能無感絕痛。

「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去多餘的事物;脫離對物品的執着」,斷捨離由信念崛起到成為熱潮,成為時尚,成為邪教,終於有人認真對它唱唱反調;至少,反思一下一面倒歌頌膜拜,是否太盲目自欺,忘了人生的情愛去留,從來不可能那麼便宜簡單。

「那個八婆叫人丟嘢出了名,現在又開店叫人買嘢」,E說。八婆當然是Marie Kondo,在Netflix教你"tidying up"的整理專家近藤麻理惠,我想她心理有點變態,至少她不懂愛, 影片形容她為「扮成天使的魔鬼」。

泰國電影就是有它的獨賣喜劇感,寫情也細膩入微,入到微絲血管。

從瑞典學成回家的室內設計師阿靜,想把和媽媽哥哥同住的老家,裝修成簡約禪味的home office,奈何多年從未執拾的家是個極端雜物如山的風災現場。

不如我哋重新開始。她鼓吹兼強迫全家斷捨離。要狠,扔掉,頭也不回。

第一課,發現自己的殘忍。情如物證,有些物件,不是只屬於你一個人。不是說ownership,是指物件包含的情義,尤其是禮物,它包括了收送雙方,你掉了,那東西不能再為你生命"spark joy"了,棄如垃圾。

別以為說了句「多謝」便不殘忍,對於送贈的人,是會受傷的。阿靜丟棄別人相贈的東西容易,到發現哥哥丟了她織給他的頸巾,痛了。

第二課,與其棄,不如還。與其還,不如解決。當人或事不是「最適合現在的自己」,斷、捨、棄,真方便。對方即時變得廉價,自己即時變身冷血。靜改為把一些舊物歸還、回送原主,好過忘情棄愛,這過程,是一次回溯與重認,需要勇氣,舊牽繫(或多或少的)達致更圓滿的解決。

紅塵白浪過盡,把一些曾經沒有然後的舊情舊人拿起,或輕或重的都好,是面對是慈悲是有手尾。比起瀟灑冷血粗魯的說丟就丟,負責任得多。對有些人,那是驚喜,對有些,是回憶無價。功德無量。

諷刺地,導演用「斷捨離」心法分章節,每節教你「別感情用事」、「不要有感覺」,阿靜領悟的,是有些事要用情,有些人還有感覺。

到舊男友,她當年狠飛的那個,很絕的拋棄,分手都沒說。或許因為她爸爸也是忽然自她童年缺席,走了不回頭。她比誰都能夠無情,又比誰都嘗透被斷捨的滋味,她做過不再為人spark joy的垃圾。

第三課,move on,原諒,功德無量。阿靜拿舊情人Aim的舊物歸原主,自首致歉,生命還須繼續的他有新歡了,都過去了。Aim的媽媽也過身了。提醒世人,人世間本已充滿別離,不管你珍不珍惜,斷不斷也要捨離。他為了move on,忘記了她。

丟得了人和物,棄不掉貪、嗔、癡。儀式化騙自己丟了就是過去了叫自欺欺人。斷捨離是偽裝成不再執着的保護色。

第四課,打臉:承認自私,真實closure。你以為歸還、致歉、move on、原諒,是王道嗎?不。那是自私,一切是為了自己安心而做的。你拾起,因為良心不安,卻打擾了別人的安靜。真正的closure,是接受自己殘忍,自私、有愛同時無情和對別人的傷害。是修行。

一部電影,親情愛情友情的難捨與必須忘記都寫透了。斷捨了任何花俏電影語言,充滿信心多用長鏡頭和特寫簡約說話。整部電影都是細微的看透與慈悲。

那要move on、要捨棄嗎?要。像媽媽,死留着爸爸留下的鋼琴何用?都沒人彈的了。他自己都說不要了。

人情世故關係的整理,與其一刀斷捨離,不如好好梳理。扔棄不是「讓自己感到最愉快也最常用」的?不如枯了的,棄,再死攬只餘腐敗。還是活的,思念好、愛好恨好痛好,保留,掉得了物,掉不了情。什麼也實用快樂主義,收藏家和博物館都沒價值。

書,有些不常用,燈,有些不常開,但我家很多。「書似青山常亂疊,燈如紅豆最相思」,我喜歡,而相思未必愉快。

情僧蘇曼殊說「無情何必生此世」,做人唔感情用事,同條鹹魚有乜分別。

我寧願不過度斷捨離,擁抱舊物人情,接受年月受過傷摧了心肝,比起潔癖棄愛,也是豪邁。人生,應該有情、有難斷、難離、不捨,無悔。

IG:budmingbudming
FB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BudmingBudming

畢明
電郵 :[email protected]
Good0Bad0
2020/04/05, 12:45:12 下午
引用快速引用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回覆
請先登入以發表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