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Galden時事臺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回覆
【港聞專題】搶口罩 無工開 疫情擊破市民生活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20200224/VZ272TUHQHQ5I6NVHSK4D5RZPI/

【港聞專題】搶口罩 無工開
疫情擊破市民生活

武漢肺炎對港人日常生活的影響,比逆權運動還要來得劇烈。由起居到工作,由出行到購物,以至一呼一吸,生活每一個環節都變得不再尋常。本報以問卷形式訪問了中產區、基層區的街坊以及網民,了解港人的日常生活如何受疫情影響。結果顯示,港人平均只有不足三星期的口罩存量,而基層家庭的口罩存量更明顯比中產少。工作方面,有兩成受訪者已停工甚至失業。

記者:關冠麒 鄭祉愉
攝影:黃耀興



在酒樓工作,家住土瓜灣的陳先生,由於工作太困身,根本無法抽身排隊買口罩,只曾路經五金舖為家人買一人一副護目鏡,餘下不足十個口罩只會留給年邁的母親使用,並會「用滾水消毒」再重用一兩次。自己日常外出就用廚房紙和釘書釘自製紙口罩,「兩、三分鐘就整到個…防護能力唔夠都冇辦法,聽天由命」。

深水埗劏房戶陳先生一家五口,近日只剩不足廿個口罩,於是全家開始重用。即使口罩已開始變薄,他仍照蔣麗芸的教導放在蒸盤用蒸氣消毒後,加張紙巾就再用數天,「我都明白會破壞口罩結構,熱力點都有啲效啩…返工唔戴口罩人哋都行遠啲」。自稱月入僅一萬的他近日更開始被迫放無薪假,收入再少一大半。

種種不合理的現象,在嚴峻疫情下都變成日常。記者本月中旬分別在黃埔、太古兩個傳統中產區,以及深水埗、觀塘兩個基層區進行現場問卷調查,再以網上問卷,收集武漢肺炎疫潮對港人日常的影響,共完成163份有效問卷。結果,讓人心酸。



基層口罩存貨少 花數千元購消毒用品

疫境之下,口罩已成生活必需品,而且供應短缺,人人數口罩度日,排隊撲、上網搶,都是日常活動。問卷嘗試了解港人使用和購買口罩的習慣和現況。結果顯示,以每人每日用一個口罩計,每戶的口罩存量平均僅足夠使用20.4日,即在三星期內耗盡。每人平均最長用接近一小時排隊買口罩,當中有人曾以炒價購入外科口罩,平均最貴高達8.4元一個。

調查結果亦反映貧富差距帶來的抗疫能力不均問題。深水埗、觀塘的受訪者口罩存量平均只得17.2日,較總平均值少3.9日,更較黃埔、太古的受訪者平均少5.3日。基層受訪者中,接近五成將在兩星期內耗盡口罩存貨,有多過一個月存貨的只得一成。相反在中產區,有近三成受訪者擁有逾一個月存貨。貧、富區在排隊買口罩的時間上亦有明顯差別,深水埗、觀塘的受訪者平均用76分鐘排口罩,但黃埔、太古的受訪者則平均用54分鐘,少近三成。

觀塘街坊林女士一家五口存有兩盒口罩,全靠兒子通宵排隊13小時才買到。普通口罩飆升至250元一盒,她批評「美其名香港價,其實海鮮價」,但只能無奈承受,也曾買過35元一個韓國口罩給母親,加上搶購消毒用品,已花數千元。


出動豬嘴濾罐 對病毒憂慮升級

武漢肺炎至今感染數萬人,在港確診個案勢突破70大關,在外科口罩短缺的情況下,有人將防護裝備「升級」,慳口罩同時加強防疫。問卷訪問了受訪者擁有的防護裝備,當中有27.6%人擁有護目鏡或平光眼鏡,而擁有防毒面罩和濾罐亦有13.5%。

深水埗街坊莫先生雖有充足口罩,但近日外出都full gear,護目鏡配「豬嘴」,純為感覺更安全。他曾擔心出街會好異相,但亦很快習慣,「你生命受威脅嘅時候,外觀仲緊要咩?」他亦發現,防毒面罩和濾罐均陸續斷貨,部份價格已被抬高三至五成。今年十八歲的譚同學為了幫家中兩個有長期病患的老人家慳口罩,早前亦以約二百元買入防毒面罩,「佢哋唔用豬嘴,咁我用,讓(口罩)畀佢哋」,奈何他所用的濾棉需每周更換,近日亦被炒貴,家中只剩最後一個。



【被迫放無薪假 收入及消費欲大減】

武漢肺炎蔓延,社區感染個案越爆越多,香港瀰漫一片恐慌,日常生活及工作均大受影響。本報問卷結果顯示,約一半人曾搶購消毒用品,兩成人收入減少,雖然病毒無分貧富,基層區明顯比中產區更不滿政府。

疫情嚴峻,造成恐慌,處處缺乏生活用品, 一半人曾搶購消毒用品。觀塘街坊林女士過年時已走訪多個藥房及超市,「藥房仲多人過金舖,離晒譜」。她搶購消毒用品、紙巾、糧油食品及衞生巾,連同口罩,共計花費數千元,加入搶購潮只因超市缺貨,憂心「冇得用點算」,相當無奈,「講到啲菌咁危險,貴都要買㗎啦」。


「佢哋(家中長者)唔用豬嘴,咁我用,讓(口罩)畀佢哋。」


「有個行家本身做動作指導,呢段時間都要去做茶餐廳。」


窮區八成半人 反對民居設隔離措施

調查結果反映有四成人在家工作,另有近兩成人收入減少。彭先生在酒店工作,近月入住率跌剩一成,被迫一周放兩三天無薪假,公司預告下月需放更多,收入大減。黃先生從事影劇幕後製作,大量工作被取消,數月間將損失約十萬元收入。

結果亦顯示,九成港人大幅減少出外消費及娛樂,不過貧富區亦有明顯差別。林女士從事飲食業,仍需每天上班,恐公共交通工具傳播風險高,選擇步行至工作地點。太古居民楊太已退休,平均一周外出兩三次,仍定期探望兒子,由私家車接載。



同受社區感染威脅,富區有五成人接受民居附近設隔離措施,窮區居民則高達八成五人反對,對政府明顯更為不滿。林女士憂心人口密度高,「梗係唔接受啦,沙士嗰陣都冇,又唔見佢喺禮賓府隔籬(廢棄港中醫院)整個隔離區」。許先生家住太古,接受附近有隔離營,「都係為大家着想……香港你話畀我聽邊個地方遠離民居?」

不論貧富,均指政府抗疫不力,約六成人認為強制隔離措施無效,高達九成人要求全面封關。東區頻頻出現多宗確診個案,楊太痛斥政府「無能、廢、好反感」,封關「十個窿有三個冇封到」,香港人只能「靠自己,惟有少啲出街」。



【83年恐慌 引爆盲搶炎】


【話你知】

年過五旬的香港人,對於「盲搶炎」這種風土病,應該不會陌生。上一次是03年沙士「盲搶鹽」,再遠一點,80年代香港前途談判期間亦曾現搶購潮,一度令超市貨架空空如也。能否制止瘋搶潮,就看管治者的能力與公信力。

80年代在《成報》工作的資深傳媒人鄭明仁記得,時任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82年在人民大會堂外失足後,港人便處於人心虛怯的狀態。由於每次中英會談都在密室進行,外人只靠會面後的數十字聲明猜度會談發展,「次次都係『坦率交換咗意見』,模稜兩可,做新聞只能用字數、形容詞嚟估,如果冇講『有益』、『有建設性』就大鑊喇」。當時港人長期處於「世界末日」前夕的情緒,「最驚解放軍揮軍南下,斷水斷糧」。

83年9月24日「黑色星期六」,港元大幅貶值,由1美金對6.5港元,跌至1對9.6,港人的恐慌情緒隨即引爆,「家庭主婦湧到超市,主力搶米、油、罐頭。嗰時超市唔多,好快就搶晒。」鄭明仁說,當時更曾有謠傳指港幣會被拒收。港英政府反應迅速,翌日將最優惠利率由13厘提高至16厘挽救港元匯價,更在短短三星期內推出聯繫匯率制度,穩定價格同時穩定民心。

■記者關冠麒
Good0Bad0
2020/02/24, 9:30:50 晚上
引用快速引用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回覆
請先登入以發表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