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Galden學術臺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回覆
家暴之後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com/lifestyle/columnist/林夕/daily/article/20190115/20590863

家暴之後 - 林夕


台灣《蘋果日報》



台灣一名父親,叫12歲的男童去買肉圓,買回來發現並沒有如他所吩咐的有加辣,於是拿着啤酒罐,質問再質問:為什麼沒加辣?是店家忘了還是你忘了沒有說?店家怎麼可能會忘?

男孩一面發抖着回答,這愛辣的父親像沒聽到一樣,一口斷定問了一句:「你在說謊嗎」,就順勢一巴掌摑下去,男童倒地,在旁母親出口幫忙說「他沒說謊」,一言既畢,遭丈夫勒着喉嚨在地上拖行,幾乎斷氣,男童不斷哭着對不起對不起對不起。對,像這樣家暴之家,還何必活在一起,又如何繼續一起互相虐待呢?

像這種家暴,無論是暴力或是精神虐待,不是今天特別多,是以往一直還有人受「家和萬事興」「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百忍成金、勸合不勸離、家醜不外揚影響而沒浮上水面而已。一念之差,在於受害的大人有沒有決斷與勇氣。

這位母親,從問為什麼沒有加辣就開始把整個過程拍下來,早有準備的樣子,可見不是一次兩次的事,事後查明,這父親果然有酗酒前科,六年前夫婦也有孩子「教養認知不同」而意見不合,經專業單位介入過。

先讓案情細節縷述至此,媒體更採訪那家甜不辣店,到底有沒有聽到男童要求加辣,又有沒有幫他加辣;但正如網上鄉民紛紛問:「辣不辣有這麼重要嗎?」

我寧可問這十二歲小孩,自己遭掌摑後,眼看母親受暴力對待,對着一錯再錯的父親,還要不斷說對不起,把不由分說、不問是非的對不起當護身符,對日後成長有什麼影響?

無須出動心理教育專家,我來推理一下。自己沒錯,為求一時無事,先向做錯的人認錯,日後很容易會培養出動不動就自責、內疚的性格,在家無寧日、動輒得咎的環境下,日後會活得很小心謹慎,種下患上驚恐與焦慮的種子。

心理學家評估兒時不快經驗對日後影響,比我們想像中大。好在每個人同樣的陰影,也不是鐵板一塊。同樣的逆反作用,也有兩極化的發展,動不動就要認錯,長大後會成為所謂的叛逆青年,懶得分是非,信奉權力或拳頭夠大就是一切;不然,就往相反方向發展,長年認錯,以為可以息事寧人,卻只會形成惡性循環,長大後不願意重複犯錯,於對錯是非特別執着,更抗拒拳頭比道理更大。

是的,家庭環境沒得選擇,好在反叛的方向,對童年陰影的處理,還是有得選擇。自己的心病自己救,無論遭遇過什麼,先別太快推給命數。

林夕
電郵 :[email protected]

上一則
上一則
優秀學生向錢流 (左丁山)

下一則
下一則
士多啤梨當造 (李碧華)
Good0Bad0
2019/01/16, 8:42:03 晚上
引用快速引用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回覆
請先登入以發表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