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Galden時事臺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回覆
美國是改變了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90111/20588671

2019年01月11日

東西南北:美國是改變了(安裕) - 安裕



早於1972年首訪中國的孔傑榮(Jerome Cohen)上月對《美國之音》指,中國大倒退之後,更多美國上一代中國通表達了與他們在70、80年代截然不同的今天中國觀感。44名國際學者聯署呼籲台灣人民團結支持蔡英文,名單有普林斯頓大學榮休教授林培瑞(Perry Link),以及1964年到訪中國、寫過廣受注意的《八億人:真實中國 / 800,000,000: The Real China》和《毛澤東傳 / Mao: A Biography》的哈佛大學譚若思(Ross Terrill)。可以說,美國主流的中國問題專家,包括曾被視為親華的學者,現在基本站在北京的對立面。這封公開信凸顯的另一重點,是這些學者和專家對台灣的立場,被閱讀為視台灣是一個政治實體。

毫無疑問,從政府到民間,美國對台灣取態確是改變了。這一大變,不僅是特朗普當選後與蔡英文通電話,而是生於奧巴馬年代的「重返亞洲」。不過,奧巴馬沒有明顯觸及的台灣因素,到了特朗普執政就浮現出來。過去一年,美國國會通過並由特朗普簽署的法案,涉及美台關係的就有《台灣旅行法》、《2019年國防授權法》、《亞洲再保證倡議法》。前者是鼓勵美台高官互訪,後兩者是敏感的防衞事宜,包括評估台灣國防能力和推動對台定期軍售。這三個法案,在各種程度上都與華盛頓與北京的三個公報,即1972年《上海公報》、1979年《中美建交公報》和1982年《八一七公報》正面衝突。中美三個公報都強調「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八一七公報》的另一重點,是限制美國向台灣售武的數量和性能,逐步減少至最終解決。



把台灣和東南亞局勢視為一體

美國對台灣的態度,從尼克遜年代的《上海公報》,到去年特朗普簽署三個涉及台灣法案,46年的變化巨大。中美於1972年2月28日簽署《上海公報》,2月22日,周恩來與尼克遜在人民大會堂長談,美國提出台灣問題五點原則,對話檔案1999年第一次解密,當時被列為「最高機密 / 敏感 / 只供目視」。但是,仍然可以看到,尼克遜當面向周恩來說「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一部份」,以及「美國盡其所能阻止日本影響力進入台灣」。在日本這部份,第一次解密時有大半段內容遮黑;第二次解密,遮黑部份公開,原來尼克遜說「不鼓勵日本支持台灣獨立運動」。

尼克遜提出台灣問題五原則,包括不鼓勵日本支持台獨運動,背景是華盛頓急於與北京結盟共同對付蘇聯。然而從那次會談的內容看,還有一個因素是東南亞狀況。根據解密文件顯示,講述五點原則之後,小休一會喝茶,之後尼克遜說,即如基辛格所言,美國駐台灣的三分二軍隊,是用來「支援美國在東南亞的部隊」,「在東南亞情勢得到解決後將會撤走。我經已決定」。尼克遜的說法闡明,美國把台灣和東南亞局勢視為一體,以70年代初的國際形勢,他所指的美國在東南亞部隊,便是在越南戰場的軍隊,由此伸延,越南、東南亞、以及美國牽頭於1967年成立的東盟,當時在美國的戰略版圖,俱是第一島鏈上的成員。沿此思路,美軍撤出越南,以至1992年撤走菲律賓蘇碧灣基地,不排除與美國確認東南亞情勢得到解決有關。



反轉尼克遜西太平洋戰略走向

溫故知新,尼克遜的台灣問題五點原則,蘊含東南亞局勢得到解決的連繫。尼克遜在任期間內政不彰,爆出水門案和干涉司法醜聞,但此人畢竟是國際戰略大行家,華盛頓拉攏北京抗蘇出自他,台灣問題牽扯東南亞以至西太平洋戰略亦源於他。1972年在酷寒的北京,尼克遜已能預視1975年美國敗退越南、1979年中美建交後的區內格局,而且留下「不鼓勵日本支持台獨運動」的尾巴至今。尤其這句話當中的「不鼓勵」一字綿裏藏針,進可攻退可守,美國政界當年喚尼克遜語帶雙關外號「古惑狄克」(Tricky Dick)並非無因。尼克遜1994年去世,喪禮上克林頓善頌善禱,列根黯然神傷,其在各人心中地位可見一斑。

當前南海風高浪急,特朗普與台灣越走越近,而且觸及最敏感的政治和軍事聯繫,若以尼克遜的西太平洋戰略解構,歷史很大程度在今天以相反形式重演,說穿了,依然是第一島鏈的爭奪。特朗普胸臆之間有無如此戰略構想不妨討論,不過去年上任的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肯定不是省油的燈,政冷經熱策略若隱若現。如今美國是否支持台獨,底牌未到打開一刻仍是無人可知,但台灣牌已經拿在手上則是無可置疑。另一邊,北京在美國社會的情勢不如70年代,昔年支持美中建交的聲音尤以學府中人最為嘹亮,時移世易,如今從行政部門到立法機關,以至民間學者都抱持同一立場,因此北京口中的「外部勢力」,在日本以外並指向美國絕不奇怪。此時此刻,連基辛格亦說「中美關係再也回不到從前」,這個親歷1972年會談的美國官員、美中建交的推手,在人生晚年目睹兩國關係走到另一邊端,或會感嘆世事無法跳出「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輪迴。

安裕



下一則
下一則
習向蔡英文雪中送炭 (潘小濤)
Good1Bad0
2019/01/11, 9:20:49 晚上
引用快速引用
本貼文共有 1 個回覆
#12019/01/13, 12:50:55 凌晨
引用快速引用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回覆
請先登入以發表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