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Galden學術臺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回覆
方言的孤立與歧視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com/lifestyle/columnist/杜杜/daily/article/20181201/20558359

方言的孤立與歧視 - 杜杜


互聯網



關公果然能說廣東話,只要去聽聽靚次伯的《關公送嫂》便知道此言不虛,耐人尋味的是裏面沒有半句官話。反觀《蝶影紅梨記》裏頭,同樣是靚次伯飾演的相爺,動不動便亮出官話,左一句罷了,右一句退下;在威迫出身青樓的馮飛燕就範,相爺和劉學長亦是官腔來去:「她她她怎樣呀?」「禀告相爺,她依從了。」這些都是古腔粵劇的遺風,能保存至今當然有他的原因。阮兆輝說:「因為廣東話太平,太倔,『倒』不起來,沒有氣勢和旋律感。」這番話倒能局部解釋粵劇裏頭官話的戲劇功效。關公和嫂嫂說話不用擺架子,因此不說官話,但是相爺的淫威和派頭,就得借助官腔來畧為渲染,以收其畫龍點睛之效。但是阮兆輝這番話雖然坦率,卻始終有方言歧視之嫌,縱使歧視的是自己的方言。我們不能用任何籠統的形容去概括任何方言或語言。有一次我和思果說:「外人都說咱們揚州話粗聲大氣的,太難聽了。」思果回道:「這是瞎說。他們應該去聽聽女孩兒家唱的揚州小調是多麼的溫柔細膩。」「淑女講法文,雀仔講意文,馬匹講德文,紳士講英文。」口出此狂言者,自是非英國人莫屬。

內地在1949年便開始將各種地方戲曲規範化,不容許粵曲內出現官話。此舉驟眼看來似乎是維護粵曲的語言純粹,其實卻損害了民間藝術的活潑生命力和多樣化。任何外來的規範對藝術都沒有好處。沒錯,每種藝術都有它自己自然演化出來的一套規範形式,但是該由從事藝術創作的人自己解決決定。不容粵曲有官話,不是方言歧視,卻是一種狹隘的方言孤立主義,正如特朗普的民族孤立主義,強烈排他,唯我獨尊。只有倒流逆施妨礙了整個地球村的大趨勢而已。

前一陣子也流行過維護中文清通純淨的學說。學會寫通順而骨骼肯定肌理分明的中文是必須的,但是一旦掌握了這個基本功夫,而能夠在這上面天馬行空自由創作而不致於失手,就是你的本事。在從前,學生在作文裏頭用了廣東話會遭老師指責,有的甚至規定要用「巧克力」,不用「朱古力」,要寫「冰淇淋」,不得用「雪糕」。所謂純淨的語言只是神話;只有死語文如拉丁文,才會清純。(老一輩的人又的確認為學拉丁文能幫助打好英文文法的基礎。)只要是活的語言,一定會隨環境而變化生長,伸展出新的枝葉。但同時也應該有一班有識之士在旁觀察,提出意見,保持平衡,免得語言陷入了無政府狀態。

俄國文豪托爾斯泰寫《戰爭與和平》,用了法文去表現貴族的語言習慣,反映的是真實的歷史。張愛玲偶然會有英式句字出現在她的小說裏面,胡蘭成和魯迅會用上了日本味道的詞彙和句子;這些反成了他們的特色。從前美國的雙語教育指明上課時可以用英語或學生的母語,但是不宜兩種語文同時一起用,以免引起學生的混亂和誤解。現在又改過來了,要老師在上課時隨意在兩種語言之間穿梭,隨機應變,作為學生的示範,讓他們他日踏足社會能適應多元語言的真實世界。

杜杜
電郵 :[email protected]

上一則
上一則
藝術與屎 (王偉雄)

下一則
下一則
【人事音書】古有花石綱 今有填海沙 (余家強)
Good0Bad0
2018/12/01, 9:36:06 晚上
引用快速引用
本貼文共有 1 個回覆
#12018/12/01, 9:42:38 晚上
引用快速引用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回覆
請先登入以發表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