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Galden學術臺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
潛移默化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com/lifestyle/columnist/黎智英/daily/article/20180902/20489764

潛移默化 - 黎智英




十多年前到阿姆斯特丹機場廁所小便,看見尿斗底下印有一隻大蒼蠅,是圖像但好似真的一樣,自自然然我將蒼蠅作為目標,把尿射向它。小便後離開時,留意到尿斗前面地板很少溢出來的尿,唏!這蒼蠅設計多聰明。

後來看到統計知道這蒼蠅設計減少了八成溢出的尿。為了減少溢出的尿,坊間有許多不同設計的尿斗,但都不太成功,就是這隻蒼蠅引導我們不期然把尿射向它,解決了尿斗設計解決不了的問題。

現在到很多國家機場的男廁尿斗都可看到這蒼蠅設計,因為它很巧妙地讓我們小便有了個目標,而不再無的放矢亂射溢出到地板髒亂一塌糊塗。

不僅射尿,無意中啟發的目標可導向我們人生。柏強大學讀法律,畢業後不想做律師,找到一份IT公司的文職工作,臆想文職工作慢慢有機會轉做IT的工作,後來知道沒有IT的學歷轉職的機會不大,再轉做保險營業員,錢是賺到了,工作沒趣也沒有晉升機會,於是放棄,跟一位同事合夥在中環開小店賣三文治,做了半年錢蝕光了執笠再去找工作。就這樣氹氹轉未做完一份工就找另一份做,沒完沒了的令他沮喪,認為自己太無用,開始自暴自棄。

父親知道了,到他住所想勸他回到律師樓實習,但看到他蓬頭垢面,住所亂七八糟,意念一轉,勸他先不要再找工作,不如先將自己整理好和打掃好房屋,每天早上到gym找個教練做運動,下午在家重溫律師課程。父親拿了六個月sabbatical公休假期,每天早上來陪他,看着他起床執床摺被洗滌打理好房屋,跟他一同吃早餐,然後到gym做運動。

午飯後他在溫習父親看書。陪他晚飯後一起去散步,跟他傾談一天的感受和溫習的心得。柏強也開始睡得好了。不到兩個月柏強變得樂觀而有趣,常常哈哈大笑,很快找到一份律師樓工作,立志以做個好律師為目標。他曾經迷失,現在重新找到了人生的目標。為什麼?

他父親看到他蓬頭垢面和雜亂的住所,知道這些亂雜無章的現狀反映的正是他漫無目的的心態。不先改變他的心態,找工作只會徒勞無功。要改變他的心態,必須先要解決他生活規律的亂狀。

因此從他起床摺被洗滌打掃屋企,做運動吃午飯,溫書到吃晚飯睡覺時間,都整理好有了規律,他思想開始清晰和萌生想像。運動令他氣力充沛,走路開始昂然挺立,人變得樂觀而有朝氣,開始喜歡接近別人,進取之心油然而生。生活規律條理成了那隻「尿斗中的蒼蠅」,巧妙地引導他重拾信心,踏上歸途。

假如柏強的父親沒有巧妙地利用重整他生活的規律,引導他心態轉變,而是直接勸他找律師樓的工作,他不會聽,聽了也不會做得長。更甚的是,這次律師樓的工作做不成,以後要他回去做律師工作的機會便渺茫了。

很多時我們苦口婆心去勸人改過自新,甚至只是一些壞習慣,都難做得到,除了對方自尊心會抗拒,還有影響他心態的環境仍存在,他的壞習慣無法改變過來。我們到底是環境的動物,許多實質的事情直接影響我們心理狀態。

很多心理病其實是實質環境的影響。我美國朋友阿敏告訴我,她讀大學時因為減肥每天只吃兩塊吐司和一隻蕉。肚餓很快習慣了,最初沒感覺有異狀,後來慢慢放學回家不想做功課,只想坐在梳化電視前看電影,看完一齣又一齣,看到累了連涼都不沖倒頭就睡在梳化上。

朋友約晚上外出她不應約,只吽在家裏,有時早上起來連學都不想返。她成績從名列前茅跌至底谷,心情超差,以為自己患了抑鬱症。她去找心理系教授詢問該找什麼醫生治療。

教授看到她有氣無力的樣子,問她每天飲食的規律,她說每天只吃兩塊吐司一隻蕉。教授告訴她,不如先將一日三餐吃回正常的份量,一個星期後再來找他,看情形怎樣再決定為她介紹醫生。

她吃了正常三餐一個星期後,開始精力充沛,返學、讀書、做功課、睡覺都回復正常,更忘了抑鬱症那回事。她其實沒有病,是沒吃飽,慢慢習慣了餓的感覺,不感到肚餓,卻感到沒精打采,沒氣力,心情差,對什麼都不感興趣,做人好似在受罪。

現在一切正常了,她回去感謝教授,教授笑着對她說,很多心理病甚至抑鬱都是飲食不調和生活規律不適當造成,不是真的有病。

感覺自己精神差或抑鬱時,不要慌張,先檢討生活上哪裏出了亂子,把亂子的原因逐個找出來;例如我遲到,我不想見人,我不想聽電話,或不想起床洗滌出門等。知道了原因便容易改變,改變了,往往發覺病况並不存在,我們只是不懂得照顧自己而已。

我們以為人都懂得照顧自己,其實並非如此。嫻姐的狗有眼疾,她帶牠去看醫生,醫生吩咐她每隔四小時為小狗滴眼藥水。她晚上睡覺校鬧鐘每四小時起床為小狗滴眼藥水,給小狗吃藥時間分秒不差。

但她自己有糖尿病、高血壓病和心律失調症,每天吃藥兩至三次,卻經常忘記了吃藥,因為到期要看醫生時,都發現仍有很多藥剩下來,她病情因而一直沒好轉。一個人對寵物比對自己還好,你會覺得奇怪,但是美國大學做了個統計,發現人真的是對寵物比對自己好。我們只有10%機會忘了給寵物吃藥,卻有30%機會忘記了給自己吃藥。

我們有時需要以照顧別人,來達至照顧自己的目標,因為我們對別人要求總是比對自己嚴厲。我老友自從在美國讀大學喜歡抽大麻煙,回港工作幾十年,除了工作特別忙都一直在抽。

抽大麻煙令到他情緒不穩,疲倦不堪,約了人遲到或爽約,甚至失眠,要吃安眠藥睡覺。工作忙時停了抽,卻令他情緒低落動輒發脾氣。他討厭自己這些行為,說過不知多少次要戒,卻永遠得個講字。

後來發現美國讀完書回來的兒子,晚上溜上天台抽大麻煙,他大吵大鬧。兒子說,你周身病痛都在抽,為什麼我不可以抽?不如這樣,你戒掉我就不抽。

老友於是找做心理醫生的老友John問該怎樣做。John告訴他,把戒掉抽大麻煙這事當成是為了照顧兒子,而不是為了自己。

每次想去買大麻煙,你就去做運動,以做運動之後的high來代替抽大麻煙的high,而且每次克服了心癮,想到是為了兒子做的好事,令自己高興,幾次後你不會想去買大麻煙了,沒有大麻煙在身邊,你很容易戒掉,因為大麻煙沒有生理癮,只有心癮,要戒掉其實不難。

後來他真的戒掉,而且以後每天繼續在做運動,身體也好了許多。為了別人尤其是愛的人可做到的事情,我們為自己卻做不到,因為我們對別人的責任感,往往比對自己的重。

黎智英


上一則
上一則
要你的命的老朋友 (蔡瀾)

下一則
下一則
如果佢老豆是畢菲特 (畢明)
Good0Bad0
2018/09/05, 12:10:27 中午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