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Galden旅遊臺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
果香濃 山村情更濃



「要不要嚐嚐自家製的黃皮果醬?季節限定的。」剛踏進鞍山探索館的大門,便收到館長Ric的拳拳盛意。座落山村昔日信義學校原址的鞍山探索館,2015年開館,從開始便參與籌劃的Ric,已當了四年多的「村民」。

因為對野生植物的興趣,每年杜鵑花開時節,都會到馬鞍山走走,有時候經吊手岩登牛押山,有時候從另一邊的大水坑經鹿巢坳上山,途中俯瞰山窩中的馬鞍山村,常被村中白色小教堂吸引,偶爾特地繞道入村察看,卻總是重門深鎖。連同小教堂的恩青營建築群經活化翻新工程後,變身展示馬鞍山採礦歷史及人文風物的探索館,來的次數多了,也跟館長Ric熟絡起來。

村民送黃皮 餐廳回敬廚餘
早前參加了港大社會科學學院策動永續發展坊舉辦、以「社區活化、城鄉對談」為主題的講座,嘉賓之一的台灣自然作家劉克襄老師分享了他在炮子崙的經驗。炮子崙是台北近郊深坑老街附近一條小山村,充滿野趣,卻能在山巒之間,窺見台北101大樓的尖頂,山裏僅餘幾戶人家,以種植茶葉、稻米和蔬果為生,最吸引之處,是村民守望相助、對土地和自然的友善與愛護的默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年逾八十的三兄弟,仍堅持在山上採茶種稻,但阿伯們年紀漸大,插秧收割,又或者茅舍日常維修,得靠山下蔡班長等比較年輕的村民(其實也五十開外)上山幫忙。蔡班長覺得這很平常,「小時候家裏勞動力不夠,農忙時節,阿伯們都從山上下來幫忙。」這種沒有時限、不等價的「以工換工」,本來就是過去農村社區很普遍的傳統。提到幾乎經已消失的城郊農村社區風貌,大家很自然便聯想到近年曝光率頗高的荔枝窩村,港大主導的「永續荔枝窩」,正是一個銳意推動農業復耕和鄉村社區營造的計劃。自己即時想起的,卻是馬鞍山礦村。

自1906年開始,馬鞍山已有開採鐵礦的記錄,五、六十年代全盛時期,礦工人數超過三千,現時的礦村,便是礦工和家眷於礦場旁搭建房屋居住而逐漸形成的社區,高?時期有接近萬人聚居,信義會五十年代在礦村建立教會恩光堂,提供教育、醫療等援助服務。礦場1976年停產後,村民大多搬到外面謀生,礦村逐漸被人遺忘。當年的礦工,在世者已經只剩兩位,村裏住的,都是礦工們的後代,農村社區內常有家族親屬等元素,關係密切,也不奇怪,礦村有點不同,人口匯聚五湖四海,原本各不相識。從前甚少機會跟外界接觸,山上的教堂和學校便成主要活動場所,孩子是同一間學校的同學,一起成長,一同經歷艱苦歲月,歲月流逝,情誼只增不減。

Ric的黃皮果醬,像橙皮果醬,卻有濃濃的黃皮獨特香味,秘訣原來是「連皮帶肉」,果皮有助果膠凝結,也是獨有清香的來源。不過最大因素,應該是產自村裏、沒有農藥化肥、肉少汁不多的黃皮。黃皮不用錢買,都是村民送來的,探索館小餐廳的廚餘,簡單分類篩選後,也會送過去給村民當肥料。Ric在村裏四年多,早已被當成自家人,村民不時會送來豆腐花及蜂蜜,有時又會幫忙做雞屎藤茶粿。村民之間互相幫忙下山購物繳費,寄信填表,也是常有的事,簡單的守望相助,沒有刻意的在交換,這些過去甚至在城市舊社區中也常見的事,卻因城市人的忙碌與流動,越來越多的隔膜,也越來越多的「相鄰不相識」。


山村黃皮,肉少汁不多,但果味特濃。


館長黃皮果醬,季節限定。

小資料:
1.交通:NR84村巴,馬鞍山新港城中心第四期地下(鞍祿街)開出,總站下車,步行約5分鐘
2.鞍山探索館開放時間: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10:00-17:00



野人
撰文:Daniel-C
好山愛水的城市野人

source :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com/lifestyle/special/daily/article/20180810/20472605
+++++++++++++++++++++++++++++++++++++++++++++++++++++++++++++++++
黃皮
Good0Bad0
2018/08/10, 12:33:35 下午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