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Galden時事臺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
難道教徒比較有道德?
http://www.cup.com.hk/2017/10/26/religious-people-moral/


圖片來源:csjeturner/Flickr

早前有調查反映,人們普遍認為無神論者較無道德,如此類推,教徒又是否特別有道德?

要討論宗教是否真的與道德意識之高低掛勾,首先要界定何謂道德。不過,各宗教的道德觀與道德追求都各有不同。有時候某宗教推崇的道德行為會受他教所排斥和仇視,例如,摩門教徒在 19 世紀末前一直奉行一夫多妻制,而天主教徒則視之為罪惡;又如 1548 年新教發起人之一馬丁.路德因猶太人不願信靠基督教而一度反猶太宗教,筆下著作「論猶太人和他們的謊言」更成為後世迫害猶太人的依據。總而言之,特定宗教規範下的道德,往往受各自教會立場與當代文化背景影響,聖公會修正道德觀,轉而接受避孕也是一例。

道德有規範,但不是人人能信受奉行

1968 年教宗保祿六世的「人間通諭(Humanae Vitae)」言之鑿鑿禁止避孕,至今天主教嚴辭反對生育控制,儘管如此私下避孕的教徒大有人在。教徒知行不一在教會中乃常態,社會學家 Mark Chaves 稱之為宗教一致性謬論(Religious congruence fallacy),這種個人信仰、態度與行事的不一致並不限於宗教,例如共產主義提倡平均分配財產,但共產主義者也不見得比一般人無私。

哪來比無神論者有道德的自信?


在社會學研究中,參與實驗的教徒通常自稱比無宗教的人,更富同情心、誠實、樂於行善,即使是雙生兒也不例外,信教的雙生手足都認為自己比不信教的另一人有道德。但當研究人員觀察這些人的實際行為,從捐獻、幫助陌生人到考試作弊,教徒的行為比之非教徒都毫無優勝之處。

[#ff0011]著名街頭實驗 Good Samaritan Study,實測路人遇上倒臥小巷的傷者會否伸出援手。結果發現路人最終選擇幫忙與否,與其宗教信仰並無關係,就算是準備出席關於「好撒馬利亞人」(基督教中關於見義勇為的故事)演講的教徒,在實驗中也會見傷不救。[/#ff0011]

如此結論,放之其他領域的研究和實驗都百試不爽:無論我們如何定義道德,無論教徒嘴裡怎麼說,他們行事並不比非教徒有道德。


圖片來源:Lawrence OP/Flickr

宗教對個人道德的影響

話雖如此,對教徒而言,信教的自覺確有「導人向善」的效果。美國有針對基督徒的研究發現,[#ff0011]教徒在禮拜日捐款特別多,觀看色情片特別少,不過,當天捐多了的錢、看少了的色情片,通常會在其他日子補回,平均而言其實無異於無宗教及無神論者。[/#ff0011]

同理,在摩洛哥,當穆斯林聽到召拜樓召喚信徒禮拜的廣播時,捐獻會增加。不過這類呼籲的影響力非常短暫,只能在 5 分鐘內提高總捐款額,之後便會回落。康涅狄格大學的人類學副教授 Dimitris Xygalatas 的研究亦顯示,身處宗教場所叫人變得慷慨。總而言之,宗教(風氣)的存在的確可提醒人們行善,但並無持久作用。

為何宗教仍被看重?

其實歷史記載反映,超自然人物如鬼怪神仙並不一定與道德有關。古希臘眾神就對人類的道德倫理興味索然。心理學家 Ara Norenzayan 綜觀「神」與社會的共同進化,認為人類之所以開始相信德高望重的「神」,是為了應付因集體群居而叢生的問題。

早期的人類社區,由於規模偏小,人們尚可依靠名聲決定是否與一個人建立社交關係,後來社區膨脹,就無可避免要與陌生人接觸。既不知道對方底細,又怎能放心與陌生人合作?這時引入一個全知全能、儆惡懲奸的神的概念,就能打開人類心防。當人們相信惡人終有惡報,有邪念者不敢作惡,有疑慮者敢於相信人心善良,便可維護社會秩序,促進交易合作,繼而推進社會向前發展。

如此說來,宗教可收安定人心之效。也無怪乎政客愛把教徒身份掛在嘴邊,一會說聽上帝旨意行事,一會說向天主祈求社會安寧云云。
Good0Bad0
2018/07/04, 11:58:34 晚上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