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Galden時事臺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
19:「八萬五」這個苦命兒
有人覺得很委屈,聲稱如果香港前特首董建華,可以堅持「八萬五」建屋計劃,今天香港的樓市就不會熱成這個樣子,香港人也可以安居。
從來沒有發生過的事,過了幾年之後爭論,說如果發生過就好了,將假設當做事實,只對於教育水準低的小農人口有煽動力。
正如一個年輕的母親,當初墮了胎,後來沒能再懷孕。老來孤單,顧影自憐,心想:當年那個孩子,如果生下來,今天就有個依靠了。
但孩子若生下來,尚有其他的或然率:可能是個女兒,將來要嫁出去。生了個兒子,讀書可能不努力,做了江洋大盜,不但不會養你,還會成為負累。
香港地產市場過熱,不是房屋建造得不夠。此一理論,不必相信我,地鐵沙中線短鋼筋問題,特區政府請一個英國白人夏正民法官來當總裁獨立調查。房屋過熱問題,且又聽聽特區政府信任的英國白人專家怎樣說。
英國「衛報」二○一八年一月廿七日,有專文論述英國房地產過熱的問題。標題就是:「為什麼多建房屋,不能解決居住短缺問題?」(Why building more homes cannot solve Britain’s housing crisis?)
「衛報」引述數字:二○一六年,倫敦有二千七百萬戶家庭。同一年,倫敦新物業數量的增長,比前十五年家庭數量的總增長得更多。
為什麼?「衛報」引述牛津經濟學家莫利恩(Ian Mulheirn)的結論:不是倫敦建的新房子不夠,而是四周湧進來的投機熱錢淹沒了一切。
即使愛爾蘭,二○○六年,全國人口僅四百萬,這一年新建了九萬多個居住單位,但房價卻漲了一成一。
「衛報」告訴你,道理與比特幣的狂熱投機一樣,但房子有看得見的磚頭,投資者的感覺更實在。而且因為社會福利保障不足,業主認為租金收入,就是將來最可靠的長俸養老金。
英國的經濟,製造業正在萎縮,消費型佔了經濟的三份二。消費型經濟,只能靠房間的上升來維持信心,加上沙地油王、俄羅斯黑幫、中國共幹的錢都湧進來,在倫敦,以至全國,再建多少房產也沒有用。
倫敦的症狀,香港嚴重十倍。倫敦沒有一天一百五十個無限制的移民,倫敦的土地沒有三面環海。倫敦不如香港一樣是中國資金的第一站,英國人做得到的,中國人做不到;倫敦做不到的,香港更做不到。
八萬五沒有發生過,正如那個小孩從沒生下來。不過以大陸後來GDP的外匯滿溢,八萬五這個小孩,即使生得下來,也幫不上這頭家。
Good0Bad1
2018/06/15, 12:54:26 下午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