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Galden時事臺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
【好心分手】在貿易問題上,支美有可能「分手」嗎?
在貿易問題上,中美有可能「分手」嗎?
[/size=5]KEITH BRADSHER
2018年5月17日
https://cn.nytimes.com/business/20180517/china-us-trade-disengage/zh-hant/



北京——我們這個時代是由中國與美國的經濟關係定義的。這一關係幫助中國數億人擺脫了貧困,為美國消費者提供了價格低廉的iPhone和其他設備,讓美國公司獲得了巨額利潤,並為美國農民帶去了13億飢餓的消費者。

現在,兩國都有一些人都想割裂這種關係。

在一名中國高層經濟決策者本週與川普政府舉行會談,希望避免一場潛在的貿易戰時,兩國的一些官員已經在為全球兩大經濟體不再那麼需要對方的時代做準備。他們尋求的是徹底重新考慮中美貿易關係,包括每年往來兩國之間的逾7千億美元的商品和服務貿易。

雙方領導人都承認,完全斷絕往來是不可能的。但北京和華盛頓正在制定的方案,是在為中美兩國的經濟引擎不再密切相關做準備,尤其是在高科技行業。

「下一步,科技攻關也要這樣做,要摒棄幻想、靠自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月在考察了中國中部新建的一家計算機微晶片廠後說。

中國制定了《中國製造2025》。該計劃要求中國在目前由西方主導的十個先進制造業領域基本實現自給自足並具備全球競爭力。這些領域包括商用飛機、機械人、5G流動電話通信和計算機微晶片。



4月北京車展上的一輛紅旗電動概念車。電動車是中國目前幾乎沒有產品出口,因此不會受川普政府關稅計劃影響的領域之一。


它們是高科技未來的構成要素。在這些領域,中國目前依賴美國及其盟友。上月,華盛頓通過禁止中國公司中興使用美國製造的零部件,導致中興工廠停工,突顯了這種依賴。

但華盛頓也擔心中國為培養本土優勢力量而採取的行動。今年,由於擔心會讓中國的華為在5G技術上獲得優勢,川普政府否決了晶片製造商博通(Broadcom)收購競爭對手高通(Qualcomm)的提議。

為了擺脫中國的影響,美國也勾畫了自己的戰略。川普政府的想法是,如果兌現對1500億美元(約合9600億元人民幣)中國商品徵收關稅的威脅,美國企業就會開始減少對中國製造的小元件、機械以及全球供應鏈中其他不起眼卻必不可少的零部件的依賴。

川普總統徵收關稅的提議,在一定程度上針對的是客戶更容易轉向其他國家的供應商的行業。這些國家要麼是美國,要麼是與美國關係友好的盟友,如德國、日本、台灣、韓國、墨西哥或印度。在川普政府初步認定應徵收關稅的大部分產品類別中,美國公司進口的商品中來自中國的不到一半。

李維斯(Levi’s)制定了一個在緊張關係進一步升級時保護自己的方案。如果川普政府對在中國製造的服飾徵收關稅,該公司可以向美國消費者銷售在越南、柬埔寨或其他國家製造的牛仔褲。它在三十多個國家都有供應商。

「這是個障眼法,」李維斯公司首席執行官奇普·伯格(Chip Bergh)說。他補充道,「我們可能仍然會在中國生產很多產品,但它們不會拿到美國來銷售。」他指出,在中國生產的牛仔褲可以賣給墨西哥的消費者。

關稅也是為那些能夠塑造未來的產品做準備。川普政府小心地把電動汽車和衛星等類別納入計劃關稅列表,中國目前在這些類別中幾乎沒有出口,但中國領導人希望這些行業在政府扶持下很快成為大出口商。



中國正在迅速建立一支世界級的海軍;在非洲和北歐海岸進行軍事演習;並開發一些世界上最先進的隱形戰鬥機和彈道導彈。


美國法律和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定允許各國對有損國內產業的進口補貼貨物徵收關稅。但川普政府試圖通過提前徵收關稅,預先阻止中國向美國出口得到政府補貼的高科技產品。

美國貿易官員希望關稅產生長期影響。例如,對進口皮卡數十年的徵稅有助於解釋為什麼美國市場上的皮卡基本上是由美國製造的,即使是豐田等日本公司出品的皮卡都是如此。

美國的貿易政策「將對惡意的經濟競爭對手做出反應,將認識到科技的重要性,並將尋求機會,與其他和我們有共同目標的國家合作,」美國貿易代表羅伯特·E·萊特希澤(Robert E. Lighthizer)日前告訴參議院財政委員會。

這種對關係脫離的關注,反映了更廣泛的政治現實。中國正在迅速建立一支世界級的海軍;在非洲和北歐近海進行軍事演習;並開發一些世界上最先進的隱形戰鬥機和彈道導彈。中國對軍事力量的展示在華盛頓引起恐慌,並直接影響了貿易政策。

五年前,前國家安全局(National Security Agency)承包商僱員愛德華·史諾登(Edward Snowden)披露美國情報機構與美國科技公司合作,刺探中國及其盟國的情報,引起了中國的警覺。中國還面臨著勞動力成本上漲——這意味著廉價製造業將不再提供那麼多的就業機會——受過教育的年輕人也越來越多,他們需要找到技術含量高的高薪工作崗位。儘管許多美國和歐洲公司認為《中國製造2025》是在打造由政府支持的競爭對手,但中國領導人認為,該計劃對中國未來的繁榮至關重要。

對中興通訊的處罰尤其暴露中國經濟實力的巨大差距。

「目前的貿易爭端,特別是對中興通訊的制裁,似乎很可能促使中國政府加速推行經濟自給自足的模式,尋求在更大範圍實現科技產品的獨立性,」信息技術和創新基金會主席羅伯特·D·阿特金森(Robert D. Atkinson)說,該基金會是華盛頓的一個政策研究小組,得到一些西方科技公司的資助。

中美兩國的計劃成功的可能性都不大。



中國的半導體研究。一個名為「中國製造2025」的計劃旨在發展該國的高科技產業。


乍看上去,中國似乎更有機會一些。該國由國家控制的銀行體系可以以極低的利率向中央政府選擇的任何行業提供巨額貸款。地方政府也受到敦促,推動重點行業的發展,這可以通過免費提供市中心土地等補貼手段實現。半導體工廠如今在全中國各大城市崛起,對該行業的全球參與者構成了巨大挑戰。

但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微晶片、軟體設計和高端精密製造等關鍵領域,中國還遠遠落後於美國。例如,美國設計的半導體佔中國每年購買的晶片的一半。美國公司已經能夠設計並將很快製造出大小僅為中國晶片五分之一的半導體。

但美國也面臨著自己的挑戰。華盛頓可能會發現,要把這些年遷往中國的工廠吸引回來極為困難。中國工人的僱傭成本可能高於從前,但他們的工資仍是美國工人的四分之一或更低。中國本身也變成了一個巨大的新市場——企業不願離開這裡——中國還在高速公路和鐵路等系統上投入了大量資金,這些系統可以廉價而輕鬆地將買家和賣家聯繫起來。

有些行業可能再也不會回來了。例如,川普提出的關稅不會觸及消費電子產品行業,這表明,在可預見的未來,製造iPhone和Xbox的業務將留在中國。

生產iPhone等設備的台灣公司富士康已經開始在印度建廠,並準備在美國建廠。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首席部長德文德拉·法德納維斯(Devendra Fadnavis)在一次採訪中表示,前不久,他會見了一批美國公司的首席執行官,他們也想在印度的新工廠上下大賭注。

「他們非常看好印度,」法德納維斯說,「現在,我收到了越來越多來自美國的諮詢。」

但政治——而非經濟——在這些決策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而且進展是緩慢的。儘管富士康計劃2020年前在印度西部的馬哈拉施特拉邦建廠,僱傭五萬人,但它目前在整個印度僅有1萬6千5百名工人。而在中國,它有一百萬名工人。

「我們將繼續投資,擴大我們在中國各地的業務和產能,」富士康在一份聲明中表示。

據復旦大學的公共政策專家趙傑預測,美國和中國的經濟自立不會很快實現,但終歸是有可能的。

「無論中國還是美國,此時此刻都無法消除對彼此的經濟依賴,」她說,「但減少這種依賴,也許是在科技競爭和世界力量重組中佔得先機的一個辦法。」


Keith Bradsher是《紐約時報》上海分社社長。
Good0Bad0
2018/05/18, 1:23:49 下午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