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
[再評熱普城]明日過後: 因信而亡
http://afterrow.blogspot.hk/2016/09/Perish-with-cult.html
因信而亡
我們已然見識過「熱普城」在網上的威力。以宗敎組織的角度,熱、普、城每一個單獨看都屬於拜人敎,然而當他們(暫時)聯合,卻又成了多神敎。假設於可預見的二十年,三敎的敎主,「雙黃一陳」仍健在,且都能維持如今的「聖座」(明知冒犯,因文筆侷限祗能用這個不太合適的詞)地位,我們將有以下的預測。
第一,雖說黃毓民的名言是「沒有不分裂的本錢」,然而經此一役選戰,熱普城內部卻再沒有分裂的本錢,這不(僅)是因為雙黃一陳都屬於擅清黨不擅結友的人,更重要的是,獨派光譜已為梁天琦、陳浩天所佔據,假若熱、普竟能與城邦決裂,那前途問題是沉重至不敢想像,回去激進泛民?與社民連、人力的私怨已達洪水滔天之境;成為獨派?則反而淪為本民前、民族黨後面的二線政團。至於城邦,由於缺錢少人(雲根屢虧公私兩德,已不能聚合真正的龍虎),更無與金主/宿主一拍兩散的必要。
第二,如果熱普城仍維持(表面上的)聯盟而沒有爆發內戰、勢力重組,從長時段看,熱、普必然被城邦蠶食,畢竟面對城邦論,熱、普從社民連、人民力量繼承而來的意識形態殘餘,最多也就算是激進泛民而已。然而這祗不過是意識形態的部分;在現實中,毓民從政多年,威望最高;黃洋達雖兩次飲恨九東,但他創立的熱血公民,是實務方面負責衝鋒陷陣的主力軍。相比之下,雲根縱有神權,但既無財力,手下(香港復興會)也缺幹將——看印度敎的話,「城」屬於婆羅門,然而卻無法主導聯盟,實際權力掌握在熱-普(剎帝利)手中。
我們不清楚,如果選舉呈請導致重選,毓民會否試圖敗部復活,大亨(抱歉,我沒法叫他皇上)會否明知人力等著和他攬炒,仍然三戰九東;然而雲根卻不能有此企圖,他無法從敎徒處抽到足夠的什一稅,在選舉開支上便要依賴熱血公民(現任首領鄭松泰當選立法會議員)。逞論勝算多少,祗要黃洋達要選,他便不用做議員夢。
看到這裡,各位要問了:他們內部的事,於香港整體有何影響呢?他們是執政黨嗎?當然不是;他們的影響有限。然而各位要記得,我們在談的是「熱普城」作為宗敎組織:香港的獨派,在政治聯繫上也許能和熱普城保持距離,但意識形態上,卻無法不受熱普城背後的城邦論影響——No offence,就像如果梵蒂岡有風吹草動,天主敎世界便不能不加以注意一樣。
第三,熱普城一直期待,或者內在邏輯要求他們期待,香港的形勢轉差,甚至「大變」,否則「港豬」不能覺醒,又如何談得上「建國立邦」?真的像法輪功日日唸唸有詞,「天滅中共」「審判江澤民」那樣,等待北京或者華盛頓發善心?但我已提過我們比較歷史時,不要因己所欲而「斬件上碟」,忘了前後因果;城邦論的華夏意識,比得上基督敎的博愛(垂範華夏云云),然而從這個Cap圖看,實際上仍要服從猶太敎的模式,也就是傾向香港人利益第一:

這份則是較早前的宣言:

猶太敎與基督敎最大的不同處是,猶太敎不承認耶穌是「彌賽亞」(救世主),認為彌賽亞仍未到來,猶太敎徒必須繼續等待彌賽亞(直到永遠)。實踐上就產生了一個問題——猶太敎始終在逃避自由,或者說追求永遠不可能得到的「自由」!錫安主義最終能發展並且取得勝利,自然離不開(異族)壓迫者的持續壓迫;然而那卻已是吸收了西方國族主義之後的產物。
也就是說,真的有什麼形勢轉差、大變,敎徒們的做法也將和現在一樣,在網上持續批鬥、篤灰獨派,令他們分裂,而自己則不會做任何事情。他們會把自己變成一個黑洞,祗要你離他太近,你便必然被這黑洞吞噬。
最後一個是政敎分工問題。雖說大勢似乎是「城」吞併熱、普,但從拜人敎到多神敎的轉換上,卻必須解決敎義與現實利益的衝突;當然雲根也可再封什麼神壇尊號給松泰(毓民和大亨他不敢封,封了人家也要辭讓)及下面的諸位馬仔,但主導的實權,除非你自己扶持人打倒熱系和普系,否則我建議雲根和復興會還是專心做婆羅門,祗負責祭祀,莫談政事好些。
不幸的是,他們的死症在於「好為人師」,也就是喜歡屌人;一個敎派除了吸收無知信眾,更要有整合異端的能力,他們做不到這點,那麼當他們的信仰越堅定、越狂熱,他們的影響力反而越加小,甚至可能等不到真正能讓他們掌握香港的「大變」,他們便已帶著虔誠的信仰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祗剩下一個分裂成無數個小敎派的抗議性宗敎。
因信而亡
我們已然見識過「熱普城」在網上的威力。以宗敎組織的角度,熱、普、城每一個單獨看都屬於拜人敎,然而當他們(暫時)聯合,卻又成了多神敎。假設於可預見的二十年,三敎的敎主,「雙黃一陳」仍健在,且都能維持如今的「聖座」(明知冒犯,因文筆侷限祗能用這個不太合適的詞)地位,我們將有以下的預測。
第一,雖說黃毓民的名言是「沒有不分裂的本錢」,然而經此一役選戰,熱普城內部卻再沒有分裂的本錢,這不(僅)是因為雙黃一陳都屬於擅清黨不擅結友的人,更重要的是,獨派光譜已為梁天琦、陳浩天所佔據,假若熱、普竟能與城邦決裂,那前途問題是沉重至不敢想像,回去激進泛民?與社民連、人力的私怨已達洪水滔天之境;成為獨派?則反而淪為本民前、民族黨後面的二線政團。至於城邦,由於缺錢少人(雲根屢虧公私兩德,已不能聚合真正的龍虎),更無與金主/宿主一拍兩散的必要。
第二,如果熱普城仍維持(表面上的)聯盟而沒有爆發內戰、勢力重組,從長時段看,熱、普必然被城邦蠶食,畢竟面對城邦論,熱、普從社民連、人民力量繼承而來的意識形態殘餘,最多也就算是激進泛民而已。然而這祗不過是意識形態的部分;在現實中,毓民從政多年,威望最高;黃洋達雖兩次飲恨九東,但他創立的熱血公民,是實務方面負責衝鋒陷陣的主力軍。相比之下,雲根縱有神權,但既無財力,手下(香港復興會)也缺幹將——看印度敎的話,「城」屬於婆羅門,然而卻無法主導聯盟,實際權力掌握在熱-普(剎帝利)手中。
我們不清楚,如果選舉呈請導致重選,毓民會否試圖敗部復活,大亨(抱歉,我沒法叫他皇上)會否明知人力等著和他攬炒,仍然三戰九東;然而雲根卻不能有此企圖,他無法從敎徒處抽到足夠的什一稅,在選舉開支上便要依賴熱血公民(現任首領鄭松泰當選立法會議員)。逞論勝算多少,祗要黃洋達要選,他便不用做議員夢。
看到這裡,各位要問了:他們內部的事,於香港整體有何影響呢?他們是執政黨嗎?當然不是;他們的影響有限。然而各位要記得,我們在談的是「熱普城」作為宗敎組織:香港的獨派,在政治聯繫上也許能和熱普城保持距離,但意識形態上,卻無法不受熱普城背後的城邦論影響——No offence,就像如果梵蒂岡有風吹草動,天主敎世界便不能不加以注意一樣。
第三,熱普城一直期待,或者內在邏輯要求他們期待,香港的形勢轉差,甚至「大變」,否則「港豬」不能覺醒,又如何談得上「建國立邦」?真的像法輪功日日唸唸有詞,「天滅中共」「審判江澤民」那樣,等待北京或者華盛頓發善心?但我已提過我們比較歷史時,不要因己所欲而「斬件上碟」,忘了前後因果;城邦論的華夏意識,比得上基督敎的博愛(垂範華夏云云),然而從這個Cap圖看,實際上仍要服從猶太敎的模式,也就是傾向香港人利益第一:

這份則是較早前的宣言:

猶太敎與基督敎最大的不同處是,猶太敎不承認耶穌是「彌賽亞」(救世主),認為彌賽亞仍未到來,猶太敎徒必須繼續等待彌賽亞(直到永遠)。實踐上就產生了一個問題——猶太敎始終在逃避自由,或者說追求永遠不可能得到的「自由」!錫安主義最終能發展並且取得勝利,自然離不開(異族)壓迫者的持續壓迫;然而那卻已是吸收了西方國族主義之後的產物。
也就是說,真的有什麼形勢轉差、大變,敎徒們的做法也將和現在一樣,在網上持續批鬥、篤灰獨派,令他們分裂,而自己則不會做任何事情。他們會把自己變成一個黑洞,祗要你離他太近,你便必然被這黑洞吞噬。
最後一個是政敎分工問題。雖說大勢似乎是「城」吞併熱、普,但從拜人敎到多神敎的轉換上,卻必須解決敎義與現實利益的衝突;當然雲根也可再封什麼神壇尊號給松泰(毓民和大亨他不敢封,封了人家也要辭讓)及下面的諸位馬仔,但主導的實權,除非你自己扶持人打倒熱系和普系,否則我建議雲根和復興會還是專心做婆羅門,祗負責祭祀,莫談政事好些。
不幸的是,他們的死症在於「好為人師」,也就是喜歡屌人;一個敎派除了吸收無知信眾,更要有整合異端的能力,他們做不到這點,那麼當他們的信仰越堅定、越狂熱,他們的影響力反而越加小,甚至可能等不到真正能讓他們掌握香港的「大變」,他們便已帶著虔誠的信仰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祗剩下一個分裂成無數個小敎派的抗議性宗敎。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 | 發起投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