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Galden時事臺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
不滿處決教士後使領館遇襲 沙地伊朗斷交 恐軍事衝突

■伊朗連日有反沙地示威,首都德黑蘭的伊馬目侯賽因廣場,昨天續有大批民眾抗議沙地處決尼米爾。路透社

伊斯蘭教遜尼派「一哥」沙地阿拉伯處決當地知名什葉派伊斯蘭教士、引致什葉派「龍頭」伊朗民眾怒襲沙地使領館後,區內緊張局勢再升級,沙地前晚宣佈與伊朗即時斷交,多個遜尼派陣營政權昨亦追隨,伊朗則指沙地無法藉此掩飾「過錯」。分析擔心兩國爭執越烈,會一發不可收拾,在敍利亞、也門的暗戰隨時變明戰。

沙地外相朱貝爾前晚宣佈沙地斷絕與伊朗的外交關係,限令伊朗外交人員在48小時內離境,批評德黑蘭未有盡責保沙地使領館平安,「過去亦屢有侵犯外國外交使團權益,悍然違反所有國際協議」,指1979年伊朗美國大使館人質事件,66名外交官和平民被脅持444天。

巴林蘇丹遜尼派政權追隨
朱貝爾續斥伊朗的「敵對政策」旨在「破壞地區內安全」,指伊朗長期支持、培訓恐怖分子,在區內興風作浪,沙地絕不容伊朗削弱其安穩。巴林和蘇丹昨亦宣佈跟伊朗斷交,阿聯酋宣佈跟伊朗外交關係降級。
沙地上周六大舉處決47名被指策動恐襲的聖戰分子,包括敢言批評王室的尼米爾(Nimr al-Nimr),引發多國什葉派怒潮,當中伊朗政府提出最強烈譴責,當晚更有大批群眾示威,對首都德黑蘭的沙地大使館和第二大城市馬什哈德的沙地領事館縱火搗亂。沙地隨即召回在伊朗的所有外交人員。
對於沙地單方面宣佈斷交,伊朗副外長阿卜杜拉希揚反擊指利雅德此舉「不能令世人忘記沙地處決教士的重大錯誤」。他指沙地犯了「策略錯誤,作出鹵莽輕率的決定,造成區內不穩,引致恐怖主義滋生」。
伊朗外交部發言人則批評沙地是藉着使領館受襲事件,借題發揮,「為了本身利益而煽動地區緊張,製造危機和衝突,意圖藉此解決內部問題」,又強調沙地使領館遇襲「這種事在全世界都曾發生」,而德黑蘭一向全力保護境內所有外交使團安全。伊朗總統魯哈尼前日譴責暴民的行為「毫無理據」。
西方非常關注兩國斷交,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就指「維持外交和直接對話,是解決分歧所必須」,敦促中東領袖切實化解緊張局面。俄羅斯傳媒引述外交部消息指莫斯科願當和事老。

什葉派怒火難短期內撲熄
宿敵沙地與伊朗曾在1988至91年間中斷外交關係,分析認為兩國今次都有內部原因要採取強硬立場,沙地是為王室內部權鬥和油價下挫影響經濟而苦惱,伊朗則要挫改革派勢頭和削西方影響力。但這種民族主義行為,隨時令兩國在敍利亞和也門的代理人戰爭,演變成直接軍事衝突。
兩國口水戰勢將持續,而什葉派穆斯林的怒火亦肯定難在短期內撲熄。尼米爾家鄉蓋提夫的村落,前日有保安部隊被槍擊,事件造成一名男子死亡。伊拉克則有兩所遜尼派清真寺遭炸彈襲擊釀三傷,另一所遜尼派清真寺的領禱人員則被槍殺。
法新社/美聯社/美國有線新聞網

伊朗沙地近40年關係
1979年 伊朗伊斯蘭革命:
伊朗變為美國敵人,令沙地成美國最親密中東盟友。沙地更在其後的兩伊戰爭支持伊拉克,兩國關係自此緊張

1987年 麥加慘案:
沙地鎮壓伊朗人朝聖期間的示威,275人死,翌年沙地宣佈斷交,三年後復交

1999年 兩國關係緩和:
哈塔米成伊斯蘭革命後首位訪沙地的伊朗總統,此行被視為兩國破冰象徵

2003年 區內爭雄:
伊拉克獨裁者侯賽因倒台,當地什葉派勢力壯大,令沙地擔心伊朗會主宰中東

2011年 阿拉伯之春:
沙地鎮壓國內什葉派示威和派兵協助鎮壓巴林以什葉派為主的示威,指兩地什葉派被伊朗煽動

2012年 代理人戰爭:
沙地成反巴沙爾政府叛軍的支持國,伊朗則支援巴沙爾政權,去年沙地軍事打擊也門親伊朗什葉派叛軍
路透社/美聯社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105/19439069
Good0Bad0
2016/01/05, 8:56:09 早上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發表文章發起投票